到处都是黑乎乎的一片。
说来真是很奇怪,只要自己一梦到哈尔滨这座大城市,自己十分向往的大城市,李月篱就梦到这样的一户人家,一家四口人。要么是午餐或者晚餐在一块吃饭。要么是一家四口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聊天什么的。
是的,多么的幸福温馨的家庭时刻!李月篱真的是向往这样的家庭,向往这样的生活。正因为自己无法达到这样的生活,无法拥有这样的家庭,所以李月篱才靠想象,也就是靠做梦来安慰一下自己的缺失。
哦,这样的家庭生活,亲生父母和亲生孩子,在一块儿真是其乐融融啊!家里真是孕育着无数的芳草与鲜花,梦想与激情嘛!真的希望自己在这家庭里拥有一席之地。
可是,李月篱你这只流浪在乡村的风筝,即使有飞翔的梦想,想飞到哈尔滨,飞到那户人家中间去,飞呀飞呀飞呀!就是朝着那户人家飞呀飞呀飞呀!因为,你会被那户富足的人家吸引,你会陶醉在那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你就再也不愿飞走了。
你会陶醉在哈尔滨这里,在哈尔滨这里,这城市里走啊走啊!到太阳岛上去看。到兆麟公园去玩。到松花江里去划水。也许在那里会遇到自己的亲生母亲。亲生母亲也有自己的孩子。那是一定的。那他们都是自己的弟弟妹妹呀!那时候和你们团圆。和你们在一起享受午餐晚餐的丰盛。享受和你们谈话聊天的其乐融融。真的是太美太美了。这一家人就差我了。你们等等我好吗?
这时李月篱的耳朵里听到了车站喇叭里发出的声响。请开往民意乡的客车注意了,马上到发车时间了,现在可以检票上车了。旅客们请到检票口,检票上车了。
李月篱就这样猛的醒来。往出站口看一看,的确是开始检票了。她就带着自己的行李包裹也到检票口去了。
一边走,她还一边摇头。还在那做大城市的美梦呢!现在赶紧回到你的小小乡村去吧!那个小渔村,那个松花江支流边上的的小渔村,就在两个小时以后的车程那里等着你回来呢!再见了,我梦中的哈尔滨!再见了,我梦中的哈尔滨,那温馨的家庭生活。
前方的小渔村,才是你的现实而不是梦中。在那里与亲爱的母亲,养母相伴,乐而不知往返。那就不飞,老老实实的和亲爱的妈妈驻守在这方天地里,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供弟弟妹妹继续读书,让他们走出农村,让他们成才,让他们到广阔的城市天地里大有作为。
这,对自己的精神世界来说,如果算不上是什么崇高,那也是很好的安慰了,你李月篱也一样的很满足。
谁让你是家里的老大呢?如果说老大就是该死,那你就该死好了,甜蜜的该死好了。而且,谁让你是——,谁让你是——
嗨!别说了,也别想了,千万别深入的想,千万不要想到那个问题,否则,自己会更加伤感的。千万别想,千万别想。
谁让你是孔子儒家学说忠实的信徒呢?这是悄然间嵌入中国人骨缝里的一种治国安邦、为人处世的思想,自己人生的一丝一缕,都透出这个学说的潜移默化、至深至远的影响。
自己就是这样,把老祖宗的“仁义礼智信”一类的天然的古训,悄然间融化为自己生命的基本走向,并被它牢牢的掌控,轻易跳不出来,而且,你也是真心实意的信仰老祖宗的。
老祖宗说的,那可是真知灼见,经受住千年时间的检验,非常有道理,做人做事本该如此。而且,外面的世界越是繁华喧嚣,内心的世界越是复杂多变,就越是需要老祖宗的“修心养性,淡然自得”。
而像“狼”一样的为人处事,具有“狼性”,毫不客气的、不遗余力的杀戮吞咽,血肉横飞,也许这能为人争来许多的优势便利,成为竞争获胜的砝码,但这绝不是李月篱的信仰。
就是再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她也不会把“狼性”当成自己的“人性”。没办法,每个人的生活不同,选择的信仰也当然不同。
看吧,眼下自己无法走出去也不能走出去,李月篱知道,这就是自己生活的规定性。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规定性。这好像一只无形的手,看不见摸不着,但就是在顽强的掌控人的命运。你的规定性,不必问为什么,就是如此。
好像一切早已经天定,这就是命,宿命。其实李月篱虽然不怎么信命,但最终她总是喜欢用它做解释,似乎这个解释比理性的道理更能说服自己,也更能安慰自己,那就这样解释好了,没什么忌讳。
但把自己的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的感觉一股脑的推给老祖宗和命运,虽然并不公平,但他们总是最终的评判和裁决者。这,在她也是很无奈的。
因为,他们看上去,似乎都具有了一种神奇的力量。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左右你的人生,把你牢牢的安抚在生活固定的轨道上,以一种人看不见的绳索,牢牢的捆绑人,你丝毫动弹不得,就这么神奇。
第13章 省城哈尔滨有一户人家4口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