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炮兵旅在陆家浜遭遇伏击!”通讯员的喊声,瞬间被尖锐的防空警报无情地撕裂。彭善的指甲深深地掐进掌心,留下一道道血痕,他突然猛地扯下领口的风纪扣,像是要挣脱某种束缚:“各炮位听令——按B方案,用燃烧弹单点爆破!”副官的脸色骤变,眼中满是担忧:“可这样命中率不足三成!”
“三成也够!”彭善愤怒地踹开弹药箱,露出里面仅剩的十二枚燃烧弹,那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告诉朱赤,再撑半小时!”他转身望向罗店,那里的硝烟已经汇聚成了浓稠的黑雾,仿佛是一片死亡的深渊,“去把铁匠铺的老师傅找来——我们要给炮弹加装延时引信。”
司藤近一烦躁地扯松军装领口,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慌乱与恼怒。西侧的中国军队就像一群悍不畏死的疯狗,死死地咬住他们,本该速战速决的攻势,竟然就这样僵持了长达八小时之久,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联队长!航空队发现支那军炮兵阵地!”参谋的话音还未落,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沉闷如雷的轰鸣——不是日军的重炮,而是中国军队蓄势已久的反击。
彭善紧紧地盯着第一枚燃烧弹,看着它如同一颗划破夜空的流星,带着无尽的怒火与希望,划破长空,橘红色的尾焰在阴霾的天空中划出一道美丽而又致命的弧线。炮弹精准无误地坠入日军弹药库的瞬间,天地仿佛被一道刺目的白光瞬间点亮,巨大的爆炸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震碎。司藤的望远镜被气浪无情地掀飞,他踉跄着伸手抓住指挥车,才勉强稳住身形,眼睁睁地看着储油罐燃起了冲天的火柱,那些曾经让他们引以为傲、精心部署的重炮,在烈焰中迅速扭曲变形,变成了一堆无用的废铁。
“支那人哪来的弹药?!”司藤疯狂地拔出军刀,狠狠地劈向地图,刀刃却卡在了“蕴藻浜”三个字里,仿佛是命运对他的无情嘲讽。罗店镇方向,朱赤的二六二旅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时机,趁机发起了反冲锋,战士们的脸上写满了坚毅与决绝,他们用刺刀挑着浸了煤油的棉被,在熊熊火海中,嘶吼着如潮水般扑向日军防线,那气势,仿佛要将侵略者彻底吞噬。
孙浩勇在弹坑里找到了朱赤,此时的旅长正用半截铅笔,在弹壳上艰难地写字,每一笔都倾注着他的思念与牵挂。“帮我把这个寄回家。”朱赤将弹壳轻轻地塞进他掌心,上面刻着歪歪扭扭的“守国平安”四个字,那是一个父亲对孩子最真挚的祝福与期望。远处,传来援军卡车的轰鸣,顾祝同的炮兵旅终于冲破了重重封锁,带来了胜利的曙光。
彭善静静地站在被炸毁的炮兵阵地上,脚下踩着发烫的弹壳残骸,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死亡的气息。一个炮兵默默地递来一张烧焦的纸片,那是家书的残片,上面的字迹虽然模糊,但依然能看出:“爹,等打完鬼子,我带您去看长江大桥……”彭善将纸片小心地折好,轻轻地塞进胸口口袋——那里还揣着阵亡儿子的照片,那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司藤近一呆呆地凝视着燃烧的战场,手中的军刀无力地垂落,眼神中满是绝望与不甘。樱花徽章不知何时再次掉落,被硝烟熏黑的花瓣,如同一只只折翼的蝴蝶,飘进弹坑,静静地盖住了半具日军士兵的尸体,那是战争的残酷写照。夜幕降临前,他听见中国军队的号声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那激昂的旋律,如同涨潮的江水,势不可挡,仿佛要将一切黑暗都彻底淹没。
彭善在战壕里缓缓铺开信纸,钢笔尖悬在“吾儿”二字上方,微微颤抖,那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思念与愧疚。
远处的炮声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修械声——战士们正在连夜修理缴获的日军火炮,那是他们为下一场战斗做的准备。他终于落笔,字迹被煤油灯的热气熏得微微蜷曲:“明日,爹要让小鬼子听见咱们的炮声……”
信纸边缘沾着煤油渍,像是未干的泪痕,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无奈。
而在罗店镇外的芦苇荡里,孙浩勇正将朱赤刻字的弹壳装进油纸包,月光洒在他身上,照亮了他行军包上补丁摞补丁的旧布——那是他母亲临行前连夜缝的,一针一线都饱含着母爱与牵挂
。
PS:
本章内容承接第26章。在此特别说明,本书始终秉持尊重历史的态度,绝无任何特意美化战犯的意图。
本人作为一名坚定的爱国者,从小就怀揣着当兵的梦想,虽因身体缺陷未能如愿,但对国家和历史的热爱从未改变。
创作本书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理解我的辛苦,理性看待书中内容,切勿对我进行无端指责。感谢大家的支持与理解!
第35章 写下绝笔信之后决心与日寇血染疆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