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9章 孙浩勇:咋打?二六二旅不见踪影,罗店丢得冤![2/2页]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孙苏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才到的援军,为何...
  阿春嫂突然掀开衣襟,怀里露出用油布裹着的竹筒:“虎娃他爹临走前...”竹筒里滚出张皱纸,字迹被血水晕染,“二六二旅被日军毒气偷袭,残部退到...”她的声音被日军侦察机的轰鸣撕碎。
  朱赤的指节捏得发白,菱角壳刺破掌心。他望着地图上暗湾的标记,那里画着李阿水生前标注的水雷区。彭善蹲下身,用刺刀在地上划出八卦图:“川军的‘阴阳阵,芦苇为阳,水雷为阴...”他抓起把硫磺粉撒在图中,“但需要有人引蛇出洞。”
  孙浩勇突然扯下脖颈的绷带,弹痕在晨光里泛着狰狞的红:“我带侦察排!”他摸出李阿水留下的陶弹,硫磺味混着艾草香,“芦苇荡西侧的烂泥塘,日军装甲车过不去。”
  帐篷外传来孩童的哭嚎。三个少年跌跌撞撞跑来,手里举着染血的蓝布条——正是川军的标志。“长官!”为首的虎娃表哥喘着粗气,“川军爷爷们...在芦苇迷宫里和鬼子...”
  朱赤抓起钢盔,绷带下的血顺着脖颈流进衣领。彭善往草鞋里塞了把干辣椒,浑浊的眼睛望向东方:“寅时三刻,等探照灯换岗。”他把最后半坛袍哥酒泼在地上,酒香混着硝烟,“川军兄弟用命换来的时间,咱们得...”
  孙浩勇握紧竹筒哨子,想起昨夜《出川曲》的调子。露水打湿伪装网,草叶间藏着的糯米团沾着艾草,那是阿春嫂连夜做的。远处传来李阿水新编的号子,被江风撕成碎片,又在芦苇荡里拼出悲壮的旋律。
  当第一声竹哨划破晨雾时,孙浩勇看见朱赤脖颈的陶片伤口在发光。彭善的草鞋踩碎弹壳,带领战士们隐入芦苇丛。阿春嫂背着虎娃站在断墙边,芦苇哨吹出的音符混着江涛,像母亲哼唱的摇篮曲,又像战士最后的战歌。
  暗湾深处,川军的蓝布条在硝烟中忽隐忽现。孙浩勇摸出怀中的菱角壳,残存的棱角扎着手心——那是罗店百姓送的,此刻却成了刺破黑暗的利刃。日军装甲车的探照灯扫过芦苇迷宫,照见他脖颈的弹痕,像道永不褪色的北斗。

第49章 孙浩勇:咋打?二六二旅不见踪影,罗店丢得冤![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