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94章 群英荟萃之有人建议必要时可以弃沪,从国际友人进行调停[2/2页]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孙苏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谈判之间找到平衡。”
  蒋介石看向宋美龄,眼神中闪过一丝欣慰。他明白,宋美龄在国际外交上一直为国家奔走。
  “夫人,你说说看,以你的判断,国际调停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蒋介石问道。
  宋美龄走到地图前,手指轻轻点在淞沪的位置:“达令,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但如今日军在国际上也并非毫无顾忌。欧美各国不愿看到日本独霸中国,损害他们在华利益。若我们能恰当运用外交手段,争取国际舆论支持,国际调停或许能为我们带来转机。不过,我们自身也需有足够的实力和坚定的态度,让日军不敢在谈判桌上狮子大开口。”
  蒋介石再度陷入沉思,屋内众人也都安静下来,等待着他的决定。窗外,南京城的街道上偶尔传来车辆驶过的声音,而这座城市的上空,战争的阴云从未消散。
  “这样吧,”蒋介石终于开口,“一方面,第三战区继续坚守淞沪,但要做好战略转移的预案,一旦局势恶化到不可控,保存有生力量是关键;另一方面,夫人你加紧与国际友人沟通,争取他们出面调停。同时,外交部也积极行动起来,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众人纷纷点头,领命而去。蒋介石独子留在办公室,再次看向地图。他知道,这只是一个艰难的开始,未来的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而此时,日军的进攻并未停歇,淞沪战场上,枪炮声依旧震耳欲聋,中国军人在血与火中继续坚守着最后的防线。
  在随后的日子里,宋美龄频繁与各国驻华使节会面,传递中国希望和平解决战事的意愿。她优雅而坚定的言辞,让不少国际友人动容。同时,外交部也在国际媒体上发声,揭露日军的暴行,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
  第三战区内,张治中将军接到了蒋介石的指示。他望着满目疮痍的战场,心中五味杂陈。坚守,是军人的使命,但他也明白战略转移的重要性。他开始秘密组织部队进行演练,确保在需要撤退时能够有序进行,不致慌乱。
  而在华北,第一、第二战区的部队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日军抽调兵力南下的同时,对华北防线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击。程潜、阎锡山等将领日夜坚守在前线,指挥部队顽强抵抗,为淞沪战场和国际调停争取时间。
  国际上,各国对于中日战事的态度逐渐分化。美国国内孤立主义仍有一定市场,但也有部分政客认识到日本扩张对其在亚太利益的威胁;英国则在权衡是否要为了维护在华利益而加大对日本的压力。各国使节之间也频繁交流,讨论如何调停这场战争。
  在这风云变幻的时刻,每一个决策都关乎国家的命运,每一场战斗都在书写着民族的抗争史。而中国,在艰难的抉择中,努力寻找着一条通向和平与胜利的道路。

第194章 群英荟萃之有人建议必要时可以弃沪,从国际友人进行调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