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宋子文没有气馁,他积极在英国政商界奔走,联合当地的华侨团体,发动舆论攻势。他在英国的报纸上发表文章,详细阐述中国抗战的艰难处境和重要意义,呼吁英国民众支持中国的抗战事业。在华侨团体的组织下,伦敦街头举行了支持中国抗战的游行活动,许多英国民众也参与其中,这给英国政府带来了一定的舆论压力。
  与此同时,宋子文再次与英国政府进行深入谈判。
  他承诺,如果英国愿意提供武器援助,中国将在战后给予英国更多的贸易优惠政策,并且在国际事务中与英国保持更紧密的合作。经过漫长的谈判,英国政府最终同意出售一批弹药和少量的防空武器,但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中国军队的需求。
  宋子文带着并不理想的谈判成果返回南京。蒋介石看着协议文件,脸色凝重。“虽然收获有限,但聊胜于无。”蒋介石说道,“通知各部队,做好接收武器弹药的准备,同时继续想办法扩大军备。”
  在武器弹药陆续抵达中国后,各部队开始了紧张的装备更新工作。但由于数量不足,只能优先装备部分主力部队。在中央军校,学生们看着新运来的步枪,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教官们抓紧时间对学生进行新武器使用培训,操场上,此起彼伏的枪械操作讲解声回荡在校园上空。
  然而,此时日本方面也察觉到了中国在国际上寻求援助的行动。日军开始加强对中国沿海港口的封锁,试图切断武器运输线。在运输途中,多艘运载武器弹药的船只遭到日军军舰和飞机的袭击,损失惨重。
  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我们不能让这些武器弹药白白损失!”蒋介石拍着桌子说道,“必须加强运输船队的护航力量,同时寻找新的运输路线。”经过商议,决定从西南方向开辟新的运输通道,通过滇缅公路将武器弹药运往内地。
  但滇缅公路路况复杂,运输难度极大。为了保障武器弹药的顺利运输,大量的人力物力被投入到公路的修缮和维护中。沿途的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帮助军队运输物资,在这条蜿蜒的公路上,上演着一幕幕感人的抗战故事。
  在武器装备扩充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各部队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武器资源,产生了不少矛盾。蒋介石不得不亲自出面协调,重新制定武器分配方案,强调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通过向德国、英国等国购买武器弹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军队的装备压力,但距离满足全面抗战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然而,中国军民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们在艰难的条件下,继续顽强地抵抗着日本侵略者的进攻,等待着局势的转机。

第198章 兵械求援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