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上给予支持,但我们必须清楚,这背后的代价可能是我们难以承受的。”
蒋介石神色严峻地说道,“滇缅公路的控制权绝不能轻易拱手让人,我们要在接受战机援助的同时,确保自身的主权与战略安全。”
一位经济专家推了推眼镜,起身说道:“委员长,美国人的资金援助或许可以解我们燃眉之急,但我们必须在经济合作条款上仔细斟酌,不能让他们借此渗透我国经济命脉。比如在资源开采、贸易关税等方面,都要设置合理的限制。”
何应钦接着说道:“军事上,我们要加强滇缅公路沿线的布防。虽然英美提供了战机,但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他们的空中支援,必须建立起自己完善的防空体系。”
会议持续到深夜,众人在激烈的讨论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应对方案。一方面,与美国进行谈判,在接受资金援助的同时,严格限制其在滇缅公路及国内经济领域的过度渗透;另一方面,加大对滇缅公路沿线军事力量的投入,组建自己的防空部队,同时加强与当地民众的合作,建立情报网络,确保公路的安全与畅通。
在会议结束后,蒋介石独自留在会议室。他走到窗边,望着南京城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对抗,更是经济、政治与外交的全方位博弈。每一个决策都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而在昆明的巫家坝机场,李婴与飞行员们结束了一天的训练。他们站在跑道边,望着夜空。李婴想起了老家的妻子,不知道她是否还平安。战争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他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一定要守护好滇缅公路,守护好国家的希望,早日结束这场战争,让百姓们能过上安宁的生活。
此时,在重庆的街头,灯火稀疏。百姓们在战火的阴影下,依然顽强地生活着。茶馆里,人们低声谈论着战局,谈论着英美战机的到来。虽然局势依然严峻,但每一个人都怀揣着对胜利的渴望。
滇缅公路上,运输车队依然在日夜兼程。中国劳工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加固公路,确保物资能够顺利运输。他们知道,这条公路承载着国家的希望,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守护好它。
在国际上,各国也在密切关注着中国与英美之间的合作动态。德国对中国与英美走近的举动表示不满,暗中加大了对日本的支持力度。而苏联则保持着观望的态度,试图在远东局势中寻找自己的利益平衡点。
蒋介石在总统府内,反复思考着未来的战略走向。他知道,与英美合作只是权宜之计,中国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壮大军事与经济实力,才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
“自强”
二字,这将是中国在战火中前行的方向。
新的一天即将到来,尽管前方依然充满未知与挑战,但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为了国家的尊严与未来,奋勇前行。滇缅公路上的车轮声、昆明机场的飞机轰鸣声、重庆街头的百姓低语声,交织成一曲不屈的抗战之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回荡。
第211章 太好了,回电!钱的事情我们会给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