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开交。电报声此起彼伏,参谋们不停地发送和接收信息,试图与周边的友军取得联系。然而,情况并不乐观。有的部队因伤亡惨重,已失去作战能力;有的部队则因上级命令,无法擅自行动。
直到黄昏时分,终于传来好消息。驻守在浦东的第128师表示愿意配合行动,他们可以从侧翼牵制日军,减轻孙元良部和新262旅正面进攻的压力。但第128师提出,他们的重武器不足,需要孙元良部支援部分火炮。
孙元良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只要能打退日军,武器装备不是问题!立刻调拨十门山炮给第128师,同时派炮兵教官协助他们使用。”
夜幕降临,苏州河的水面泛着幽蓝的光。孙元良、陆承钧以及第128师的代表在一处隐蔽的民宅中会面,共同制定最终的作战计划。他们决定,由新262旅凭借广西狼兵擅长山地作战的经验,担任右翼突击,利用地形优势,突袭日军的侧翼防线;孙元良的部队从正面强攻,吸引日军主力;第128师则在浦东发起佯攻,一旦日军分兵支援,就迅速转为强攻,突破日军防线。
就在计划即将敲定之时,昆明方面传来消息。由于天气恶劣,原定于今日抵达的空军支援被迫推迟。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没有空中掩护,地面部队的伤亡将会大大增加。
屋内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孙元良点燃一支香烟,深吸一口后说道:“不能再等了!日军的轰炸随时可能开始,我们必须主动出击。虽然没有空军支援,但我们可以利用夜色掩护,发动突袭。只要行动够迅速,就能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陆承钧和第128师的代表对视一眼,最终点了点头。他们明白,在当前的局势下,这或许是唯一的选择。
散会后,孙元良站在苏州河畔,望着对岸日军阵地闪烁的灯火,心中默默祈祷。他知道,这一战关乎着无数将士的生命,也关乎着淞沪战局的走向。身后,各部队正在紧张地做着战前准备,战士们检查着武器装备,互相整理着军装,眼神中既有对战斗的紧张,也有保家卫国的坚定。
此时,在南京总统府,蒋介石也收到了孙元良的作战计划。他盯着地图上苏州河一带的标记,久久不语。一旁的宋美龄轻声说道:“达令,孙元良此去凶险,是不是再想办法调些援军?”蒋介石叹了口气:“援军一时半会儿到不了,只能靠他们自己了。希望他们能创造奇迹。”
而在日军指挥部,指挥官们正得意地看着手中的情报,他们自以为已经掌握了中国军队的动向,准备给即将发起反击的中国军队一个致命打击。殊不知,一场精心策划的突袭,正如同一张大网,在夜色中悄然铺开……
第213章 孙元良说联系新262旅和其他友军,协助我们反击日本鬼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