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的医院里,紧张地救治伤员;学生们组成宣传队,在街头巷尾鼓舞士气,呼吁更多人支持东北军;商家们纷纷捐出物资,为前线提供急需的生活用品。
战斗持续了数日,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东北军在张学良的带领下,始终坚守着防线,没有让日军得逞。日军的进攻一次次被击退,他们始终无法突破东北军的坚固防御。
山本耀司看着久攻不下的沈阳城,心中焦急万分。他不断催促部队加紧进攻,甚至亲自到前线督战。但东北军的顽强抵抗让他头疼不已,他意识到,想要拿下沈阳,绝非易事。
而张学良望着硝烟弥漫的战场,心中明白,这场战斗还远未结束。他将继续带领东北军,与日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了东北这片土地,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坚守到底。
在战斗的间隙,东北军的情报人员又截获了一份重要情报。日军似乎在策划一场更大规模的联合进攻,试图从多个方向对沈阳城发动总攻。张学良拿到情报后,立刻召开紧急会议,与将领们商讨应对之策。
“看来日军是要孤注一掷了。我们的防线虽然暂时稳住,但如果日军多路并进,压力会非常大。”
张学良神色凝重地说道,“我们需要重新整合兵力,重点防守主要通道,同时加强城防建设。”
将领们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有的主张在城外设置更多的地雷区和障碍物,迟滞日军的推进速度;有的建议加强与周边抗日武装的联系,形成联合防线。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确定了新的防御方案。
东北军开始按照新方案进行部署调整。士兵们日夜不停地在城外埋设地雷,砍伐树木设置路障,在主要通道上挖掘陷阱。城墙上也增加了更多的防御工事,架设了更多的火炮和机枪。
与此同时,张学良派出使者,与周边的抗日义勇军取得联系。使者们穿越日军的封锁线,历经艰险,终于找到了几支抗日武装。他们向义勇军首领们说明情况,传达了张学良联合抗日的意愿。义勇军首领们纷纷表示愿意与东北军携手作战,共同抵御日军。
在日军内部,对于下一步的进攻方案也存在着分歧。一些军官认为应该继续正面强攻,凭借优势火力和兵力压垮东北军;而另一些军官则主张采取迂回战术,从侧面或后方突破东北军防线。山本耀司权衡再三,最终决定采取两面夹击的策略,一部分部队继续正面进攻,吸引东北军主力,另一部分部队则从侧翼迂回,试图绕过东北军的坚固防线,直插沈阳城。
大战前夕,双方都在紧张地准备着。沈阳城内外弥漫着一股肃杀的气息,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百姓们也感受到了大战将至的紧张氛围,他们纷纷躲在家中,祈祷东北军能够取得胜利。
终于,日军发动了总攻。正面的日军如潮水般涌来,炮火轰鸣,硝烟遮天蔽日。东北军战士们毫不畏惧,他们在掩体后沉着应战,用密集的火力还击日军。侧翼的日军也在小心翼翼地推进,试图避开东北军的耳目,寻找突破口。
但东北军早已做好了准备。侧翼的部队及时发现了日军的迂回行动,迅速组织起反击。双方在野外展开了激烈的遭遇战,枪炮声、喊杀声震耳欲聋。东北军凭借着熟悉地形的优势,与日军展开周旋,不断给予日军打击。
正面的战斗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日军的冲锋一波接着一波,东北军的防线多次面临危机,但战士们始终坚守着,用生命扞卫着每一寸土地。张学良在指挥部里密切关注着战场局势,不断发出指令,调兵遣将,确保防线的稳固。
这场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数天数夜,双方都伤亡惨重。但东北军在张学良的带领下,在全体将士的浴血奋战下,在百姓和抗日义勇军的支持下,成功抵御了日军的总攻,守住了沈阳城。
然而,张学良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日军不会轻易放弃。未来,东北军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战斗,但他和他的将士们将始终坚定地站在抗日的最前线,为了东北的光复,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奋勇前行。
第275章 张学良:不瞧瞧这是谁的地盘!竟如此放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