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后院。
      刘秀华看到王主任站在聋老太太家门前,刘海中和阎埠贵陪在她身边说话,赶紧快走几步迎了过去。
      “王主任,您找我?”刘秀华问道。
      “秀华同志,你是咱街道办的宣传员,我这儿有一份报纸你帮着读一下。”
      王主任说着话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张报纸,眼含深意的看着刘秀华。
      这可难不倒刘秀华,自从参加了扫盲班之后,刘秀华就没有停止过学习。
      哪怕是结课考试考了第一名的成绩进入街道办当了宣传员,刘秀华也没敢有丝毫的懈怠。
      现在,她已经认识了2400多个常用字。
      而且,作为街道办的宣传员,她经常需要给老百姓读报纸。
      这对她而言,早已是驾轻就熟了。
      刘秀华拿过报纸,就开始读了起来:
      “扫盲运动中的巾帼力量————四九城南锣鼓巷刘秀华从文盲到街道办宣传员的蜕变之路......”
      看到这个标题,刘秀华的心里不由“咯噔”一下。
      她没想到王主任让自己读的报纸竟然是自己的故事!!
      可是,我什么时候上了报纸呢?
      这事儿我怎么不知道?
      难道是?
      刘秀华很快就想到了两个月前扫盲班结课的时候,那位女记者采访自己的事儿。
      王主任看到刘秀华只是读了个标题就愣住了,笑着催促道:“秀华,你还愣着干嘛,这可是给咱们南锣鼓巷争光的大好事儿呢,
      赶紧读吧,你可是咱们南锣鼓巷第一位上了报纸的人哩!”
      听到这话,刘秀华赶紧收拾心神,继续读道:
      “由于连年战乱,民生凋敝,建国伊始,百废待兴......
      五万万同胞中,文盲率高达百分之80,农村的文盲率更是高达百分之95以上!
      无数同胞从出生到年老,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更别说写出来了!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百年大计,扫盲运动势在必行!
      1950年起老人家指出要“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
      1951年10月1日,第一次扫盲运动正式拉开序幕!
      ......
      1952年冬,四九城南锣鼓巷街道办接上级领导通知,开展扫盲运动。
      住在南锣鼓巷95号院西跨院的刘秀华,带着自己三岁的双胞胎姑娘和两岁的儿子,一起报名参加扫盲班。
      ......
      刘秀华同志家庭困难,一个寡妇养着四个孩子,可她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
      ......
      在扫盲班学习期间,她不光要照顾四个孩子的起居生活,还做着糊火柴盒子的零工,
      为了能够挤出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她不敢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积极创造学习的机会。
      每天鸡叫头遍她就起床给几个孩子做饭,做饭的间隙她蹲在灶台前炼制。
      洗衣服的时候她把生字写在手背上,边搓衣服边认字,就连家里的锅碗瓢盆,桌椅板凳上也贴满了生字......
      ......
      经过几个月学习,这位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睁眼瞎”,以识字量突破2000大关,结课考试满分,第一名的成绩被南锣鼓

第210章 上报纸[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