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7章 文王四友[2/2页]

历史云盘之周王朝 司马负文君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大邑商直辖有一个子姓诸侯国,在滦河之滨(现今河北承德滦河县),叫孤竹国。
  到了商纣王时期,孤竹国国君因为也是商汤的后裔,子姓宗国。
  所以他们对于殷商很是忠心,孤竹国国君为人重情重义,所以他对于子女的教育很重视德行方面。
  他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老大,伯夷,老二,叔仲,老三
  叔齐。
  他们从小也都很孝顺父母,受到的良好教育,遵循的是天地君亲师,礼义仁智信。
  老国君年龄大了,容易犯老年病,那就是偏心眼,三个孩子虽然都是自己的亲骨肉,总有自己最喜欢那个,所以比较喜欢老三,叔齐。
  最后老家伙一咬牙,决定自己死后将国君位子传给老三叔齐。
  国君死后,按照遗嘱规定,叔齐继任国君位子。
  但是老三叔齐认为,自己父亲年龄大了,立遗嘱时候神志不清,按照宗族礼法,嫡长子当继承爵位,所以老三叔齐就不做国君。
  并且一定要大哥伯夷继承君位。
  老大伯夷也是个圣人,他告诉弟弟叔齐,老爸临死前让你继承公司董事长,现在他死了,我要是去做董事长,那就是违背他的遗言。
  做臣子的要忠于君王,做儿子的要孝顺父亲,所以自己不能违背父亲的遗愿,否则就是不忠不孝之人,还有何脸面做国君。于是拒不继位。
  两兄弟都相互让位,不肯继位。
  老大伯夷为了让弟弟继位,只好自己离开孤竹国,这样弟弟就没有心理负担了。
  伯夷离开孤竹国,躲进山里不出来。
  这老三叔齐心说你当圣人,让我挨骂,那怎么行?
  得嘞,我找你去,非得给你拽回来当董事长不行。
  叔齐也离开了孤竹国,来到山里寻找大哥。
  这兄弟二人最后在渤海之滨相遇,两个大犟种谁都不肯回去当国君。
  然后兄弟二人相一起出游,给家里捎信,让老二叔仲继任国君。
  他们兄弟二人商议,咱们是大邑商的子民,应当为大邑商效忠,不做国君
  ,还可以有很多自己能做的。
  他们想到最近这几年,都说西周有不臣之心,现如今又在公开大肆招揽人才,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于是二人来到朝歌面见商纣王
  ,要给商纣王献策。
  商纣王也早有耳闻,此二人颇具贤名,于是召见伯夷和叔齐。
  二人说自己愿意替商纣王去西岐,打探西周的动向,说不定还能影响到西周的政治走向。
  商纣王听到后很高兴,只是担。心西伯侯姬昌会不会相信你两个。
  伯夷叔齐道:“这个简单,咱们玩点手段即可”。
  于是他们和商纣王商议,次日早朝,伯夷和叔齐二人向商纣王谏言。
  商纣王假意不听,最后怒火中烧,将二人撵出朝堂,并且下令驱逐出境。
  二人在朝歌愤愤不平,咒骂商纣王昏庸无道,大邑商要完了。
  于是三个戏精演足了戏,然后伯夷和叔齐直奔西周,明目张胆的投靠姬昌。
  西周这边马上就听说了伯夷和叔齐的事情,再说了前面二人相互让贤的故事,已经让二人登上头条,吸足了眼球。
  周文王姬昌的老三儿子姬旦,从小熟读圣贤书,为人处世有上古圣贤之风。
  他听说伯夷和叔齐要奔周,高兴坏了,他找到父亲姬昌。
  老爸,你听说了吗?殷商的两位先进文明工作者,要跳槽来咱们公司。
  姬昌道:“真的假的,不会是有诈吧!这两个人向来是忠心耿耿,难怪会背叛大邑商”。
  姬旦道:“你不知道,商纣王当众羞辱二人,并且驱逐出境,任何单位都不能接收二人”。
  他们如今正在来西周的路上,如果我们将他们二人委以高位,那势必会上头条,将来公司肯定能再引来更厉害的管理层。
  姬昌点头称是,要求儿子姬旦,亲自去函谷关迎接两位大贤。
  并且告诉儿子姬旦,去开我的豪车玉路,以诸侯之礼迎接伯夷和叔齐。
  伯夷和叔齐来到西周,得到周文王姬昌的高规格接待,并且直接委任为西周的亚相,参议朝政。
  西周和殷商现在都已经恢复正常,进入双头齐进局面,双方都开始加大马力,试图将对方甩开,进入最后的决战。
  那么在这关键时刻,突来的一次宴会,率先打破了沉默已久的局面。
  欢迎阅读下一章,王后殒命。

第27章 文王四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