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正德十三年冬,南昌宁王府内,宁王朱宸濠盯着炉中跃动的青焰,草木灰在铅杂中滋滋作响,空气中弥漫着硫黄特有的辛辣气息。「石灰果然能去硫杂。」他用铁钳夹起新铸的炮管,凑近烛火观察:铅杂表面凝结的青灰色杂质较往日减少七成——这是反复试炼七次的成果。幕僚刘养正捧着「火德金锁」仿制品入内,锁面「锚稻共生」纹的缝隙间,隐约可见用铜粉混松烟填刻的「十」字暗记。
  「王守仁查封了梅岭工坊,」刘养正压低声音,「但咱们的「锈纹传信」已渗入南赣「技术营」。」他指向墙上的《江西铁器分布图》,赣州至南昌的驿道被红点标记,「每处「工器驿」都有咱的人,用松烟墨混密陀僧粉写密信,遇水则显,验纹镜刮擦即毁。」
  在京师尚工局内,「匠作考核」正在进行。朱厚照亲自扮作监工,尚工局女史青禾立于一旁,素白襦裙外罩着绣有「工禾」纹的短比甲,腰间挂着尚工局特铸的「验铁石」佩饰。匠人王二柱演示「夹钢法」时,青禾突然上前按住其手腕:「慢!刀刃嵌入铅块却无火星,必是铅杂未熔透。」她取出袖中「辨铁针」(细铜针),刺入刀背缝隙,用牛胆汁涂抹针尖,黄色硫黄粉遇胆汁立即发泡。
  「此子上月从南昌调京,」青禾向朱厚照低语,「其工坊隶属宁王旗下「十」字纹铁器行。」她翻开《匠作户籍册》,指尖划过王二柱的调京记录,「南昌匠籍中,近三成匠人突然改籍京师,恐非巧合。」朱厚照盯着匠人腰间磨损的「水禾」纹腰牌,牌面「禾」字缺笔——这是宁王势力的暗记。
  豹房内,青禾接过巧妃拆解的铁锚碎片,用「验铅勺」(空心陶勺)舀取熔铅,待其冷却后观察断面光泽:「铅面泛青,必含硫黄。」她展开《尚工局纹式谱》,指出铁锚「锚」字钩划与泉州「水波纹」的细微差异:「此钩划多三分,恰可藏矾水密信。」朱厚照点头:「传旨泉州工器局,令「水波纹」匠人需在铁器尾部刻「工」字暗记,违者以通匪论处。」青禾取出自己设计的「锚稻纹改良图」,锚爪处的「储铅槽」内刻有微小「禾」字,「熔铁时硫黄随铅液流入槽内,匠人可凭槽内白色沉淀多寡定罪。」
  南赣「技术营」内,李贵正与学徒们研习「五炼渗碳法」。一名学徒擦拭「辨铁镜」(青铜反光镜)时手滑落地,镜面裂痕中露出夹层的密陀僧粉——较标准用量少三成。「密陀僧不足,何以固铁防绣?」李贵抓起桌上的铅块,用验铁石吸起表面铁屑,竟发现铁屑中混有细沙状的硫黄残粒。他猛然掀开墙上的《验纹镜使用图》,背后用矾水写着:「子时三刻,火德祠」。
  火德

第73章 死不悔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