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使者带来的三十名工匠踏入威宁海工器坊时,为首的冶铁匠「铁尔」盯着旋转的风车齿轮,瞳孔映出金属的冷光。巧妃隔着铜窗观察,见他们反复摩挲纺车轴承,指尖在「工禾」纹上停留——那是《郑和笔记》中「齿轮咬合精度」的关键标识。她转身对工器监生比出三指,后者立即用苎麻帘遮住蒸馏器核心结构。
三日后,工器坊突发铅中毒。铁尔扶着腹痛的同伴闯入医坊,袖口沾着未洗净的铅粉:「你们的炼铅炉……」巧妃抬手打断,将珊瑚皿推至其面前——血滴入皿即泛紫斑。她翻开《郑和笔记》至通风管道图示,用银簪尖敲击陶管结构,却未发一言。铁尔看懂图示,却看不懂她眼中的冷意:匠人之间的交流,从来只递图纸,不言原理。
朱载钧赶到时,正见巧妃用松脂膏药敷在患者丹田,动作极快地避开瓦剌工匠的视线。他会意咳嗽三声,大声道:「星君垂怜,赐下解铅毒方!」铁尔攥紧腰间的《考工记》,忽然发现膏药封口处印着极小的锚形纹——与巧妃耳坠纹样相同。
子夜,七名瓦剌医官被引入医坊时,桌上摆着密封的蚕丝滤血装置。巧妃解开患者手臂绷带,示意医官观察铅斑变化,随后将装置放入松木匣,匣盖刻着「铁锚沉江」图。医官们欲问,她却递出包着松脂膏的羊皮纸,纸上画着「敷药三日后刺血」的图示,右下角隐现锚形火漆印。
杨慎收到的密报里,多了七份无文字的图谱,每张图中松脂膏的涂抹区域,都与《郑和笔记》中的铅毒穴位完全重合。「他们以为是巫术图谱,」朱载钧拨弄算盘,「却不知每道红线,都是匠作实测的排毒路径。」
正德在豹房的咳嗽声渐弱,朱载钧却在父皇枕边发现《郑和航海
第114章 自行领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