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工器五年冬,南京紫禁城暖阁内,青铜炭盆吞吐着松脂与硫磺混合的气息,朱厚照的铜放大镜在《皇明祖训》书页投下菱形光斑,光斑落在「藩王」二字时突然放大,将朱载钧的目光引向窗外——雪粒击打在工器监新制的铅玻璃上,划出蜿蜒的冰痕,恰似南洋地图上未被标注的航线。
  「载钧,你看这暖阁的炭盆,」朱厚照用银筷拨弄炭块,「西人以为我们用煤炭取暖,却不知这是红树林枯枝拌硫磺。」他转过身子,案头的《大明宗室图谱》被风翻开,宁王朱宸濠的画像旁,朱拱栟的名字用红笔圈了又圈,「宗室就藩南洋,不是拓土,是织网——用铁铳和契约筑起共生之墙。」
  工器六年春正月,《宗室海外拓殖条例》颁布当日,南京工器监的青铜钟敲了十九响——每响对应一条共生铁律。朱载钧捧着烫金的条例文本,指尖触到「严禁私授匠法」处微微发颤,那字迹下暗藏工器监的「矾水密文」:若条文被拓印,明矾溶液与墨汁中的胶质反应,会在拓本上显出水痕工禾纹。首批就藩的朱载堉、朱拱栟等人领到的「镇藩剑」,剑鞘用南洋犀牛角雕刻,剑柄中空处藏着「工器通宝模具」——此乃象征王权的印信,而非武器,剑身上刻着《南洋互市条约》摘要,明文规定「藩王不得私铸兵器」。
  淡马锡的「工器贸易站」落成时,当地土人围着水力磨坊啧啧称奇。明瞳炮残骸被改造成装饰性雕塑,炮膛内填满松香块,燃烧时释放的香气可驱蚊虫。朱载垕站在贸易站二层,指着磨坊齿轮对满剌加酋长道:「此乃『天工错齿』,需每月用松脂润滑,缺一不可。」实则齿轮咬合处暗藏铜制卡榫,若未经工器监调试,强行运转将当场崩裂。真正的动力核心藏在地下三十丈的铅制地窖,通过竹制管道传输水力,管道内壁刻着《天工开物》的治水歌诀,实为流量计算密语。
  苏门答腊雨林的篝火旁,当地部族的工匠正用工器监提供的「改良铁犁」开垦橡胶林。炉中燃烧的「工器炭」(红树林枯枝压制)腾起淡紫色烟雾,老匠人头戴椰壳面罩,向学徒演示

第135章 宗室转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