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冲向监测台,只见屏幕上的富士山地区振动频率飙升至黄钟律十八击,王锦蛇群开始焦躁地撞击玻璃围栏。「快!」他抓起应急信鸽,「通知东瀛工器署,用黄钟律十五击的《小雅·鹿鸣》声波稳定地层!」
暮色降临时,太液池传来消息:富士山周边的蛇群在人工声波引导下,逐渐向安全区迁徙,地层频率回落至十三击。徐光启摘下护目镜,看见李之藻正在给仿生蛇鳞镀铅晶膜。「尚书,若将蛇鳞的频率响应范围拓宽至二十击,」匠人眼中闪烁着兴奋,「或许能监测到佛郎机在加勒比的血晶实验!」
「不可急功近利。」徐光启摇头,「地层监测的核心,是与自然共振,而非强行监听。」他抚摸着王锦蛇的鳞片,感受其传递的微弱振动,「你听说过《庄子·齐物论》里的「地籁」吗?万窍怒呺,实则皆有其律。工器之道,不过是将这些律吕翻译成可感知的钟鼓罢了。」
是夜,徐光启在《地层声考》新稿中写下:「蛇无耳而能感地,以鳞为听;工器无目而能知天,以声为镜。今制「蛇音浮标」,非为役使生灵,乃借万类之敏,补人类之拙。」烛火映照着案头的橡胶蛇鳞,与远处蒸汽钟鼓楼的黄钟律十五击光芒交相辉映,仿佛天地间的共鸣。
三日后,东瀛传来急报:富士山喷发预警因「蛇音浮标」提前两日确认,神户港十万匠人得以安全转移。徐光启望着太液池中的浮标群,忽然想起郑和宝船上的「水密隔舱」——那些看似分隔的空间,实则暗合潮汐韵律。或许工器王朝的未来,就藏在这蛇鳞与声波的共振之中,既非征服,亦非妥协,而是如流水般自然流淌的智慧。
第285章 蛇音实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