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顿,目光落在陆炳呈上的阿拉伯文密报,「着锦衣卫协助阿里·本·哈桑整合汉志部落,许以「阿拉伯工器同盟」盟主之位,提供防铅水车工艺图——以黄钟律共振腔过滤铅毒,无需经文吟诵。」
首辅张居正拱手谏言:「陛下,阿拉伯诸部素无统合先例,阿里虽有技术威望,但缺乏世俗权威……」
「非也。」朱载钧展开红外热像图,阿拉伯半岛的硫磺矿脉如红色血管跳动,「当年郑和船队曾在亚丁湾立「工器互惠碑」,今以「防铅水车」为饵,以「黄钟律灌溉技术」为旗,何愁阿拉伯酋长不响应?」他指向波斯湾,「奥斯曼「铅毒商路」必经美索不达米亚,阿里若控制幼发拉底河,便可断其东线粮草。」
申时三刻,朝会散讫。朱载钧独留陆炳,展开阿里·本·哈桑的工器档案:其毕业论文《论黄钟律在水利齿轮设计中的应用》曾革新埃及风车,通过调整齿轮齿数比实现黄钟律十五击共振,可提升提水效率并减少铅毒沉积。「告诉阿里,」朱载钧在密诏上盖下「工器永昌」印玺,「若能统一汉志部落,朕许其成立「阿拉伯工器联邦」,垄断红海防铅贸易。」
暮色中,朱载钧登上乾清宫月台,望着西北方天际。他知道,当莫斯科的「齿轮哥萨克」敲响黄钟律战鼓时,阿里的驼队正载着防铅水车穿越沙漠,车铃与齿轮的合鸣交织,终将在奥斯曼的东线织就一张技术与民生的大网。而大明的工器同盟,正如沙漠中的绿洲,终将让铅毒退散,让黄钟律的机械合鸣,响彻从喀尔巴阡到汉志的每一寸土地。
雪愈下愈急,远处工器监的蒸汽钟突然敲响黄钟律十五击——那是东欧联军在多瑙河击退奥斯曼前锋的捷报。朱载钧摸出袖中阿里寄来的椰枣干,果核上刻着工禾纹与阿拉伯文「团结」字样。他忽然想起《工器同盟纲领》里的话:「有工器处,必有温饱。」或许,这便是大明工器王朝的使命:不是以奇幻技术征服,而是让每个匠人在敲击齿轮时,听见黄钟律与民生的共振。
第301章 牵制东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