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大明锦衣卫48[1/2页]

大明锦衣卫1 汪不了a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四章:量子账簿觉醒
  4.2
  血色共振场
  【第一幕:虫卵苏醒】
  实验室的磁场发生器发出稳定的嗡鸣,频率精确锁定在21.3Hz。赵莽盯着频谱分析仪上的峰值,指尖不自觉地敲击着实验台面。这个频率是三天前从阴册磁铁矿算珠的傅里叶分析中提取出来的——当时算珠在无任何外力作用下突然发热,表面浮现出细如发丝的纹路。
  "再试一次。"赵莽调整着磁场强度,将培养皿推入共振腔。皿中二十颗铁线虫蛊卵在淡蓝色营养液中沉浮,每颗卵表面都覆盖着类似苏州码子的天然纹路。
  当21.3Hz的磁场笼罩培养皿的瞬间,监控屏幕上的数据流突然剧烈波动。赵莽的太阳穴渗出冷汗,顺着脸颊滑落。他顾不得擦拭,死死盯着皿中正在发生的异变——
  铁线虫卵开始同步颤动,灰白色的外壳裂开细密的纹路。这些裂纹的分布形状让赵莽后颈的汗毛竖起:与侯氏账本边缘的齿孔图案完全一致,都是那种特殊的六瓣梅花状缺口。
  "果然有关联..."他刚喃喃出声,皿中所有虫卵突然同时爆裂。
  二十条幼虫在营养液中扭动身躯,却在离开液面的瞬间停滞。它们悬停在空气中,身体诡异地自行打结,最终形成标准的驻波图案。赵莽的瞳孔骤然收缩:这个三维驻波结构,恰好与全息墙上投影的《漕运藏银图》主要河道分布完全重合。
  视网膜投影突然弹出红色警告框:
  「生物量子纠缠确认——虫体DNA与钚核心衰变周期同步」
  赵莽的呼吸停滞了一秒。这行文字意味着,这些看似普通的寄生虫,其生命节律竟然与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过程形成了量子层面的纠缠。现代生物学中从未记载过这种跨物质形态的同步现象。
  实验室角落突然传来清脆的碰撞声。赵莽猛地转身,看到放在防磁柜中的阴册算盘正在无人拨动的情况下自行运转。九颗磁铁矿算珠脱离横梁悬浮在空中,排列成克莱因瓶的拓扑结构,每颗珠子表面都浮现出与铁线虫卵相同的六瓣裂纹。
  "这不可能..."赵莽向前迈了一步,却感到一阵天旋地转。他的量子记忆芯片毫无征兆地激活,父亲的声音直接在听觉神经上炸响:
  "阴册在计算活人寿命!"
  这声音如此真实,仿佛父亲就站在身后。赵莽踉跄着扶住实验台,看到自己的手臂上不知何时爬满了细小的灰白色纹路——与铁线虫卵壳上的裂纹一模一样。
  培养皿中的幼虫突然集体转向,二十个头部同时对准赵莽。它们的口器张开,露出内部精密的螺旋结构。更可怕的是,每个螺旋的旋转方向都与阴册算珠上的纹路形成镜像对称。
  实验室的主控电脑突然自动调出一份加密文件。屏幕上显示出一张古老的羊皮纸照片,上面用朱砂画着复杂的星图,角落标注着"万历三十七年漕运密档"字样。星图中央是一串放大的苏州码子:〥〧〩
  赵莽的量子芯片再次刺痛,这次浮现的是一段模糊的影像:父亲站在某个地下洞穴中,面前悬浮着与实验室里完全相同的克莱因瓶算珠结构。洞穴墙壁上刻满了与铁线虫口器内部相同的螺旋图案。
  "时间到了..."影像中的父亲突然转头,视线穿透时空般直视赵莽,"它们苏醒了。"
  这句话刚落,实验室的灯光突然全部熄灭。只有阴册算珠发出的幽绿光芒照亮一隅。赵莽惊恐地发现,那些悬浮的算珠表面,每个六瓣裂纹中都渗出暗红色的液体,在空气中凝聚成微小的血珠。
  血珠开始沿着看不见的轨道运行,轨迹逐渐形成一张人脸——正是三天前在南京古墓中发现的那具明代干尸的面容。干尸的嘴唇蠕动着,发出无声的话语,但赵莽的量子芯片自动翻译出了内容:
  "漕银九万两,以寿为价。"
  培养皿中的铁线虫突然集体发出高频鸣叫,声波震碎了实验台的玻璃面板。赵莽感到手臂上的灰白纹路开始发烫,皮肤下有什么东西在蠕动。他撕开袖口,看到纹路已经深入肌肉组织,形成与《漕运藏银图》完全一致的微型河道网络。
  阴册算珠组成的克莱因瓶结构开始旋转,速度越来越快。在达到某个临界点时,九颗算珠同时炸裂,磁铁矿粉末在空中组成一行悬浮的文字:
  "〥〧〩=λ"
  这个数学特征值符号闪烁着血光,而赵莽手臂上的"河道"突然开始流动——流淌的不是血液,而是银白色的液态金属。他的量子芯片弹出最后一条信息,是父亲留下的坐标,定位在长江入海口的一处明代沉船遗址。
  当第一滴液态银珠从赵莽指尖坠落时,实验室的地面突然变成了透明的水面。他低头看去,水下无数具穿着明代服饰的尸骨正随着水流摆动,每具尸骨的胸腔内都盘踞着一团灰白色的铁线虫团,组成相同的〥〧〩图案......
  【第二幕:钨钢斩魂】
  钨钢刀锋斩落的瞬间,时间仿佛被切

大明锦衣卫48[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