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垄断的铁引利益链将彻底崩塌。
离开铁市时,徐光启在街角发现一块被丢弃的铁料。铁锭表面锈迹斑斑,却隐约可见细密的雪花纹路。他瞳孔骤缩——这正是周铁心生前研发的冰淬法标记。这块本该成为利器的精铁,却因触碰了晋商的利益,被冠以"劣质品"之名丢弃。
当夜,徐光启在客栈摊开从黑市购得的晋商密账。阴阳账本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明账上,官炉炼制的废铁按例免税;暗账里,私炉生产的精铁通过走私渠道销往各地,获利十倍于朝廷赋税。更令人心惊的是,账本末尾赫然记载着"与漠南互市"的详细条款,晋商竟公然将战略物资售予敌国。
"来人,备马。"徐光启将账本小心收好,眼中闪过怒火。他知道,仅凭这些证据还不足以扳倒根深蒂固的晋商集团,但至少能撕开利益链的一角。当马蹄声划破太原的夜空,他望着远处王登库宅邸的灯火,暗暗发誓要让这些藏在阴阳账本后的秘密大白于天下——哪怕要面对无数明枪暗箭,哪怕要与整个晋商群体为敌。
而在聚贤铁号深处,王登库把玩着威尼斯金币,听着手下汇报徐光启的行踪。"让他查。"他冷笑一声,"等他查到关键处,自然有人收拾他。"炉火映照下,他身后墙上的《山河舆图》泛着诡异的光,那些标记着铁矿与商路的红点,宛如一张笼罩大明的巨网。
第二章:生死抉择
1.
严承影的两难
诏狱的霉味混着血腥气渗入骨髓,严承影拖着沉重的镣铐,望着头顶那方狭小的天窗。晨光透过铁栅洒在他伤痕累累的脸上,映得眼底的血丝愈发刺目。此刻摆在他面前的,是一道足以决定大明命运的难题:若承认"妄改祖制",他呕心沥血研发的冰淬法将被彻底扼杀,边军火器质量将倒退十年;若执意揭穿铁税漏洞,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改革必将遭到守旧派全面质疑,整个新政体系摇摇欲坠。
大理寺公堂之上,礼部侍郎陈永年高举奏折,声嘶力竭:"严承影藐视祖训,当诛!"他身后,晋商代表王云帆捧着所谓的"劣铁"证物,嘴角挂着得意的冷笑。严承影被侍卫押着跪在青砖上,飞鱼服早已破碎不堪,却仍挺直脊梁:"敢问陈大人,可知这'劣铁'为何物?"
不等对方回答,严承影突然发力,挣脱侍卫的钳制,抓起案上的铁锭狠狠摔向地面。"轰隆"一声巨响,铁锭应声碎裂,露出内部泛着银光的精铁——外层的锈迹与杂质,不过是刻意涂抹的伪装。"以次充好,欺上瞒下!"严承影的声音响彻公堂,"晋商与工部勾结,将精铁伪装成废铁免税,再高价倒卖,铁税折银的漏洞已成他们的敛财工具!"
公堂内顿时炸开了锅。张居正坐在旁听席上,脸色阴沉如水。他深知严承影所言不虚,可一旦证实铁税漏洞,"一条鞭法"的根基将被动摇。那些蛰伏已久的守旧派,必然会借此机会群起而攻之,将新政彻底扼杀在摇篮之中。
"荒谬!"陈永年拍案而起,"严承影不过是垂死挣扎!"他转向万历皇帝,"陛下,此等妖言惑众之徒,若不早除,恐生大乱!"
严承影望着龙椅上神色阴晴不定的万历,突然想起数日前在诏狱中,徐光启冒险送来的密信。信中写道:"冰淬法已在宣府秘密试造,然改革之路,荆棘满途。"他明白,此刻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改变大明的走向。
"陛下,"严承影再次叩首,额角渗出鲜血,"臣愿以命担保,冰淬法可使火器威力倍增,保我大明边疆无虞。至于铁税之弊,臣愿闭口不谈,只求陛下网开一面,容冰淬法继续研制。"此言一出,满堂皆惊。张居正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听懂了严承影的妥协,也明白这背后的无奈。
"严承影,你当真认罪?"万历皇帝终于开口,声音冰冷。
"臣认罪。"严承影的声音低沉却坚定,"但求陛下准许冰淬法在军器局秘密试验,若成效显着,请陛下再做定夺。"
陈永年正要反驳,却被万历抬手制止。皇帝盯着严承影,良久,缓缓道:"准了。但若冰淬法无用,严承影,你九族难辞其咎。"
走出公堂,严承影望着阴沉的天空,嘴角泛起一丝苦笑。他用自己的自由与名誉,换来了冰淬法一线生机,却也将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暂时置于险地。这或许是最糟糕的抉择,却也是在重重困境中,唯一能为大明保留希望的道路。而这场关于技术与制度、革新与守旧的博弈,远未到结束的时候。
2.
张居正的暗棋
暴雨如注,楚红药策马疾驰在泥泞的官道上,怀中密匣被油纸层层包裹。匣内不仅有晋商"阴阳账本"的原件,夹层更藏着至关重要的辽东铁课数据——那里记录着军器局半数铁料流向建州卫的罪证。马蹄溅起的水花混着泥浆,她的夜行衣早已湿透,却始终紧攥缰绳,不敢有丝毫懈怠。
大明锦衣卫96[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