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十五章 武昌郡外的大船[1/2页]

晋末多少事 然籇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很难取舍啊。
      杜英深深叹了一口气。
      桓温是一条大腿,就是这条大腿不怎么牢靠。
      可能还比不过凉州呢。
      毕竟历史上被打为叛贼的是桓楚,而不是王谢。
      甚至杜英有点儿欺师灭祖的想法,要是自己不是生在杜家,而是生在王谢两家,该有多好。
      若是有雄心,自然可以统兵征战,毫无后顾之忧。若是没有雄心,叫上各家的狐朋狗友,悠游林下,保不齐还能亲手摸一摸王羲之大佬的墨宝。
      也算不枉走这一遭。
      桓温北伐失败,从此只能扭过头继续和王谢争夺对南方的控制,并且转而图谋中原河洛,历史上的桓温势力就此衰弱下去,等到苻坚率领八十万大军南下的时候,作为晋朝中流砥柱的已经不是桓温,而是谢安和谢玄。
      而假如桓温北伐成功呢?
      到时候必然是桓温和王谢之间的彻底割裂,甚至是相互攻伐。
      桓温打的赢么?
      毕竟谢安和谢玄加上北府兵,这种组合放在华夏历史上也是数得上的,不然也不至于淝水一战翻盘。
      而且桓温北伐成功,最关键的点在于拿下长安城。
      以自己现在的实力,能够帮桓温拿下长安么?
      一群坞堡联手,又能够翻天不成?
      可是桓温一走,自己又如何打得过秦国?
      还真的是要其中寻找一个微妙的平衡啊,可是这个平衡点又在哪里呢?
      杜英闭上眼睛。
      现在难道真的只能有一步看一步么?
      这样只会让自己很被动啊。
      破局的关键,是什么?
      桓温,王谢,苻氏,司马氏······
      ——————————————
      自长安向东再向南,千里之外。
      大江滚滚,于暗夜中犹然奔流不息。
      武昌郡,坐落于大江南岸,是荆州中心位置上的重镇,三国时期一度作为东吴的都城,即使是现在也是荆州范围内和江陵、襄阳重量不分上下的存在。
      荆州,已然是桓温的基本盘。
      这一次桓温北伐,便是从襄阳北上。
      而就在这武昌郡的码头上,有一艘体型庞大的楼船,楼船上随着晚风飘扬的旗帜,却是一个“谢”字。
      谢家的船,出现在了桓温的地盘上,属实奇怪。
      不过想一想也能够释然。
      桓温现在和王谢两家之间虽然并不对付,甚至桓温也有隐隐割据荆州和巴蜀、自成一体的意思在,但是双方至少还没有撕破脸皮,桓温依旧还是晋朝的征西大将军。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桓温的麾下,并非没有谢家的人,甚至还多的是谢家的人。
   &

第八十五章 武昌郡外的大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