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的变量实在太多,可以说时刻处在混沌状态。
因此无从精确描述,无从准确定义。
相应的,以陆钧的认知程度,也无从凭空造化,炼假成真,造炼出一桩所谓提升“智慧”的事物。
话说回来,从这里也能得出一个重要结论。
那就是太虚造化炉这桩至宝,除了“先天之气”这个明面的限制之外,还存在一个隐形限制。
那就是使用者的认知边界与想象能力。
所谓无中生有,凭空创造,炼假成真的前提,首先得使用者脑洞大开,突破认知,想象得到,构造得出。
对于那些使用者无从认识,无从理解,无从想象的事物,纵然有太虚炉在手,依旧无从企及。
这个现象,其实很像是科学家研究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推翻旧的认识,建立新的认识的过程。
想要推陈出新,只能不停地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冲击,并对其进行理解,分析,推理等等完备的思考,才有那么一丝希望突破认知边界。
这也是陆钧对自己将要炼假成真的第一件造物,设定必须提升自身记忆与思维能力的原因所在。
强大的信息记忆与检索能力,能帮他将人类社会几千年积攒的庞大信息,快速吸收进自己的大脑,从而建立属于自己的超级信息库。
强大的思维能力,则能让他对这海量的信息拥有强大的处理能力。
能让他真正将信息库中庞杂的信息理解吸收,从而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充实自己的认知框架,进而塑造自己应对处理内外各种需求的能力。
换句容易理解的话说。
他这两项要求,相当于给一台用料普通的电脑,换装一整套更加先进,性能更加强大的CPU,GPU,内存,以及闪存。
只有具备这项基础能力,他才能结合一切实有的实在的知识,一切虚妄的幻想的概念,为后续使用炼假成真的能力,造炼其他事物,做好充分的准备。
基于以上这些设想,他从昨夜到现在绞尽脑汁的思考过后,列出了几种备选项。
首先是现实世界中,实有的实在的能力。
首当其冲的,便是人们常说的一种天赋“过目不忘”。
其次,便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名为“超忆症”的病症。
从日常生活的经验角度判断,绝大多数被人称赞“过目不忘”的那些人,其记忆能力虽然比大多数寻常人要强很多,但还远远达不到陆钧设计中的要求。
而超忆症患者的病症表现,虽然已经极其接近陆钧的要求。
但这种病症能力,无法被患者主动掌握使用,只能一直被动生效,从而使患者失去了“忘记”的能力,这显然是个很大的弊端。
对比之下,哪怕前者不满足设定要求,但陆钧还是更倾向将前者作为备选之一。
当然,如果有需要的话,超忆症也不是不行。
左右这二者,作为现实世界中实有的实在的事物,甚至不需要动用炼假成真,只需要造化万物,便能直接炼造。
陆钧唯一需要做的,便是找几个“过目不忘”的人,再找几个“超忆症”患者,然后用太虚炉采摄他们的信息,生成炼造模版即可。
实际上,今天早上乘车赶往机场的路上,他已经通过手机查过相关的信息,采摄到了好几个不同的炼造模板。
说是模版,但这其实是陆钧的称呼。其在陆钧脑海中的样子,就是一个个由无数光点和光线构筑而成的人体模型。
它们内部应该是各不相同的,但光点与光线的数量,数以亿万万。
以陆钧的记忆力,目前完全不可能分辨这么庞大的数量级。
他只能在脑海中,给每个模板分别标上采集能力的名字和能力宿主的名字识别标记。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采摄信息,生成炼造模板的过程中,陆钧又发现了一些太虚炉的特性。
第一种特性,是陆钧发现太虚炉采摄目标信息,并不需要以自己身体接触到,或者眼睛真实看到为必要媒介。
昨夜模拟实验的时候,陆钧采摄信息的对象,都是酒店房间里他能看到的各种桌椅板凳之类的普通事物。
早上陆钧通过网络搜索目标对象时,发现通过网络上的公开信息,太虚炉可以一种陆钧目前还无法理解的方式,直接隔空锁定对象,采摄相关的信息生成炼造模板。
这种采摄信息的方式,直接打破了陆钧先入为主的认知。
他意识到,单单只是这种隔空锁定目标,采摄信息的能力,就有大用处。
由于人们口耳相传,逐渐失真,亦或者有心人刻意编造,混淆视听等因素。
导致现实生活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虚假信息,尤其是虚拟网络上,虚假信息更是泛滥成灾。
对于现代人来说,怎样分辨并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本身已经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
而太虚炉这种通过流传在外的文字描述,图片影像等信息,锁定目标的能力,很大程度上,能帮陆钧规避掉大部分虚假信息,直接破幻见真。
第2章 认知边界,炼造模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