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太阳还没完全升起,气温有些泛凉。
另一边,一大批士子聚齐在京师顺天贡院门前,焦急等待着科举会试的入场。
即便冻得哆哆嗦嗦,不少士子也还是紧张异常,其中甚至有人忘却了周围温度,拿着书籍仍在默背。
不过,在赶考的诸多士子当中,也不乏一些年纪轻轻便学富五车、成竹在胸之辈。
比如大名鼎鼎的夏克立和瞿塘文。
看着其余焦虑不已的众人,俩人都呵呵笑个不停。
“平日不知刻苦勤习,会试临近时如此做法,又有何异,还不如回去种地算了。”
瞿塘文显然有些看不起这些士子,冷笑着说道。
闻言,夏克立摇了摇头,“翟兄所言差异,天下士子本是一家,既然来此,都是为国效力,怎么能说让他们回乡种地呢?”
“哈哈,我也就是说说。”
两人朝夕相处了这么久,瞿塘文自然知道夏克立的心思,当下摇头说道,“不过是看不惯这些毫无学识之人还想入朝为官,发发牢骚而已。”
夏克立点点头,虽然没再多说什么,看那样子却也不置可否。
眼下,来京士子大部分都是抱着试试看或者溜缝子的心思。
甚至他们还听说,有人已经贿赂了礼部尚书曾灌……
或是一些本就和朝廷在职官员有亲戚关系的,都已经有了所谓的勾肩搭背。
正在两人各自互相乱想时,一直紧闭的顺天贡院大门从里面被人推开,却是李凤翔带着几个同考翰林走出来。
李凤翔先是睨眼看了一眼外头这些士子,才不紧不慢的说道,“咳咳,杂家是圣上钦点的誊录所主官,快开始了,都进去吧。”
士子们连忙点头,纷纷将手中书籍留在贡院人手中,继而鱼贯而入。
进门之后,早有一批太监和贡院中人在此按规搜身,为的便是防止考生有“夹带”。
所谓夹带。
即是把考试的答案或提纲带在身上……
说白了,就是考试带小条的舞弊行为,士子们一一经过搜身之后,才分批次进入贡院。
贡院的明远楼旁有一棵元代古槐,相传这里是文光射斗牛的地方,所以时人又叫它文昌槐,素为京城名槐。
这文昌槐的根部生在路东,主干弯曲向西,因而树冠呈在路西,长势如卧龙,相传此槐与考生的文运有关。
历次前来顺天贡院参加会试的考生们无一例外都要膜拜,以登龙门,就连夏克立和瞿塘文二人亦不能免俗,都在诚心膜拜。
贡院的科考也给附近的胡同带来了繁荣,如出现了售笔纸一条街的笔管胡同。
有会馆性质的旅馆街道的鲤鱼胡同,就是因为考生多骑驴进京赶考,然而又出现了驴蹄子胡同这种市井称呼……
其中鲤鱼胡同原
第247章 鲤鱼胡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