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比如户律里面涉及到的平民蓄奴部分,户部认为老百姓有钱买奴婢是老百姓的事儿,官府不应该过问。
      礼部则认为哪怕是蛮子也不能像畜牲一样买卖。
      尤其是涉及到奴婢这一点上,更是重中之中。
      再加上兵部现在就相当于五军都督府打入文官系统中的一颗钉子一样。
      对于士卒和军属方面又大量的提高要求,户部蛋疼不已只下也得只跟着扯皮。
      铁道部就更加的逗乐了,刘向打算自己单独另立一个衙门或者干脆把锦衣卫引入铁道部。
      以保证火车上运行途中的安稳,同时对于偷挖铁轨一类的罪名再加重处罚力度。
      很多官司就此打到了朱由检面前,然后被朱由检扔给了内阁和智库去头疼。
      至于扯什么只从百姓的意见,搞什么民意调查一类的,庙堂上的大佬们没这个兴趣。
      朱由检也没有这个心情。
      受限于识字率和社学没有完全铺开的限制,能在这种事情上掺合的也就是读书人跟商人。
      指望他们提出什么靠谱的律法,根本就是扯蛋。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朱由检也难得的没有着急。
      毕竟修律这种事儿是关乎整个大明近期几十年甚至于以后数百年的大事儿。
      想要在一年两年内修完,没可能能。
      很快,等到时间晃晃悠悠的到了崇祯四十二年。
      整整两年的时间,朱由检都老老实实的留在了大明,没有跑出去搞事情。
      不是朱由检不想跑出去,而是实在没办法出去。
      钱谦益和周遇吉这两个被人唾骂了无数间的阉党奸贼,最终没有得到什么好下场。
      周遇吉在崇祯四十一年末就咯血而死,哪怕是太医院加上皇家医学院拿着各种珍贵药材不要钱一般的堆。
      最终也没能从阎王手里抢回来。
      钱谦益也没能撑过崇祯四十一年。
      年初,钱谦益拿着刚刚编修完成的大明律目录,哈哈大笑几声之后便气绝于文渊阁。
      还有王直,还有已经告老还乡的吏部尚书,分另死于崇祯四十年一秋和年春。
      崇祯四十年中风的郭谢最终也告老还乡了,连奏章都是郭谢的大儿子代笔。
      文武大臣总是相对应的,崔呈秀老死于崇祯四十一年四月,李若链死于崇祯四十一年冬。
      伴随着一大批追随自己开创出崇祯盛世的老臣纷纷故。
      又随着崇祯四十二年一天

第1016章 老臣逝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