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辛苦他了。
      学校进度如何?”
      “快了,这个月底就能完成第一期,学子就可以入学了。
      第二期建设不影响第一期。”
      第一期原本计划容纳1000人,后来增加太多人,扩建到3500人。
      刘恢带着典韦直接来到文教院,看到进进出出的人,很是忙碌。
      看到刘恢的到来,大家纷纷起来打招呼,刘恢示意大家工作。
      他直接来到郑玄办公室,此时很多人在里面,好像争论什么?
      “我问过季?他们,这个月底就能完工,入学时间定在下个月,也就是6月初10比较合理。”郑玄坐在上首说道
      “康成,6月初10是不是太紧了,须知我们首先要进行一场考试,接着阅卷,再接着学院选择。”蔡邕喝了一口茶,缓缓说道
      “我计算过时间,6月中旬比较合理。
      只是大家会辛苦一些,可能要加班阅卷才行。”
      刘洪想了想,越早肯定越好,襄平冬季寒冷,根本无法正常学习。
      “孔明、幼安、公河、君贡,你们都说说看。”
      徐岳说道:“我们可以分成两步,达到年龄并且想入仕的人,可以先考试。
      考试时间就一天时间,耽搁不了多久。
      第二天对于学子入学进行摸底考试,根据大家掌握知识情况进行分班。
      知识掌握低的,可以分到大学一年级,达到标准的分到二年级。
      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解决眼前问题,也能缓解辽东缺少基层官员的问题。
      同时大家要想到一个问题,今年能有这么多学子?明年还会有吗?
      因此,我们可以保证源源不断的有高质量学子从辽东大学毕业。”
      “好”
      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所有人纷纷转头。
      “殿下”
      “各位都是前辈,都是饱学之士,不必如此客气。”
      “刚才听了公河先生一番话,胜读十年书”。
      “殿下过誉了。”
      “不,我说的是实话。
      我们都没想到这个问题,却被先生想到了。
      如果不是刘公不愿意,我真想把公河先生挖来。”
      “哈哈哈”众人大笑,看着一脸黑线的刘洪。
      “你们以为公河先生刚才的想法如何?”
      众人:???
      ‘你都喊好了,我们能说不行吗?
      不过,徐岳的想法的确不错
      “公河所说可行。”郑玄第一个赞同
      大家都纷纷赞同。
      “殿下,你给大家讲几句。”郑玄一直想让刘恢赢得天下读书人的心。
      “在座都是将来辽东文化界的中流砥柱。
      大家可知,为何文教院是一个独立的体系?”
      如果谈到教书育人,在座都是行家里手,说到政治,很多人就明显不足。
      刘洪说道:“老夫以为,殿下想实现曾经说过的宏愿,一个尊重知识的民族才会有前途”。
      “刘公所说是事实,但是不完全尽然。
      我是希望今后辽东的读书人都有骨气,敢说真话,而不是变成阿谀奉承趋炎附势之辈。”
      刘恢的话很重,很多人脸色并不好看。
      “此话并非针对大家,文教院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地方。
      你们未来还要成立各种研究所,研究历史、研究文化等等一起。
      我们要从过去的兴衰预防未来,好给执政的人提出合理的方案。
  &nb

第121章 言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