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章 “圣贤” 时代[2/2页]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陆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说:“这是我使他受寒的”。当部落里有人犯罪受罚时,他说:“这是我教育不到的缘故”。
  因此,尧受到人们极大的敬重,被后人称为“仁君”。
  舜的主要美德是宽厚待人和以身作则。舜曽几次受到继母和同父异母弟弟的陷害,数遭命危之灾,都因妻子巧设计策而逢凶化吉了。
  当他当了首领之后,却不记前仇,宽厚地对待继母和弟弟,使他的仇人都被感化向善了。
  舜还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团结群众。
  他在历山耕田,不久,当地的农人都争着让起田界来;他到雷泽地区去打鱼,不久,那里的渔民也争着互让鱼场;他到河滨去制陶,不久,河滨的陶工制作的的陶器,既美观又耐用。
  舜所住的地方,一年成村,二年成镇,三年就变成大都会了。由此可见,舜的感召力有多大!
  由于舜的品德高尚,使他众望所归,在氏族和部落里享有很高的威信,自然被民主选举为大家的领袖。
  禹受到群众的拥戴,主要是治水的功劳。禹治水,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项伟大工程,曾经造福人类,成为我国古代人民力量和智慧的象征。
  公元前541年,有一个名叫刘定公的人说:“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
  意为:禹的功劳实在太伟大了,他给人类的遗惠影响深远。假如没有禹,我们早成为鱼虾了。
  禹主要在我国黄河流域治理水患,古代黄河经常洪水泛滥成灾,淹没村舍和农田,若不是禹的成功治理,不知会死伤多少平民百姓,会有多少灾民背井离乡避灾逃难。
  在我国古老的铜器铭文里,有关于禹治水的记载:“禹是平水土定九州的人”。说明禹治洪水,是一个很悠久、很普遍的神话故事。
  史学家范文澜这样评价大禹治水的历史意义:······神话里说是洪水被禹治得“地平天成”了。这种克服自然、人定胜天的伟大精神,是禹治水神话的真实意义。
  禹的事迹集中了我国上古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高贵品德。古代神话中有许多关于他身先士卒、与群众同甘共苦、以天下为己任的传说:
  禹到30岁了,还迟迟不结婚,过着单身生活,为的是集中精力把洪水治好。结婚以后,新婚刚四天,便匆忙离开了新娘,风尘仆仆奔向治水工地。
  禹治理洪水时,亲自拿着铲子,顶风冒雨,走在最前面。他在外治水整整13年,三次经过自己家门,都没有回家去看一看。
  禹的手上脚上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指甲也磨光了,腿肚上的汗毛也全被碱水腐蚀掉了。还不到老年,就得了一身的病,但是他仍然一跛一颠地来回在治水工地上指挥、操劳。
  禹的为公忘我的精神,永远被后人传颂着,成为我国人民优秀传统美德之一。
  至今,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禹的遗址:河南开封有“禹王台”,传说禹治水时曾在这里住过;禹县有“禹王锁蛟井”,相传禹曽在此处降伏兴风作浪的蛟龙;浙江绍兴有“禹庙”和“大禹陵”,传说他晚年在此大会诸侯,在这里去逝。
  山西省河津县有“禹门口”,夏县有“禹王城”。相传,禹曽在这些地方凿山治水。说明人们对这位古代治水英雄的怀念和尊敬。

第6章 “圣贤” 时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