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章 我国的青铜工艺[2/2页]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陆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祖先、征伐、纪功、册命、赏赐等记载,为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在河南安阳出土的青铜冶铸遗址中,出土了许多用陶制成的,炼铜用的坩锅(将军盔)、铸范和铜渣。经科学分析,得知当时冶炼青铜器的原料是孔雀石,燃料是木炭,其制作程序是传统的陶范法。
  商代后期的“司母戊”大方鼎(祭器),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古的青铜器,它结构复杂,采用合范法铸成,即先将耳、身、足分别铸成之后,再合铸成一体。
  大方鼎的四周有盘龙纹和饕餮纹,腹内刻有“司母戊”三个字,鼎连耳高133cm,长110cm,宽78cm,重875kg。
  铸造这种大方鼎,要2、3百人,用7、8拾斤重的将军盔,协同一致才能制成。如此大规模的生产和复杂的工艺过程,证明我国商代的青铜冶铸业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着名的商代青铜“四羊方尊”,其铸造技术极其高超,该方尊高58.3cm,边长52cm,重34.5kg,是我国现存最大、最精美的方尊。
  尊的颈部铸有蕉叶,蕉叶上有夔形纹。蕉叶的底部饰有兽面纹,肩部有四条龙蟠缠在四周,尊的腹部分别铸有四只大卷角羊,突出尊外,羊的背部和胸部饰有鱼鳞花纹。
  两只前腿和尊的底部铸在一起,上面铸满夔形花纹。尊的边角和每一面中间合范之处,都铸有棱脊,以此遮蔽合范时可能产生对合不正的纹饰,增强了造型的气势,使方尊的形象在宁静中有威严感。
  全尊上下以细雷纹为地,线条光洁刚劲。其羊角是事先铸成后配置在羊头的陶范内,再合范浇铸的。只有高超的合范技术,才能达到整个器物浑然一体的效果。
  我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内容极其丰富,各种器具充分表现出中国青铜器的鲜明特点和民族风格。其铸造工艺技术领先于世界。是上古文明世界,在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第10章 我国的青铜工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