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九十六章 天明嫁妹[1/2页]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慎思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孙良元最后还是没被遣送回原籍,李家台子这边不接收,县知青办也只能安排他去了永河县一个很偏僻的村子插队。
     条件自然不像李家台子这么好,用知青办负责人的话说,像孙良元这种革命意志不坚定的知识青年,就应该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好好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能得到这个结果,孙良元没敢再多说什么,老老实实地带上行李,跟着知青办安排的车走了。
     对此,李学庆也没再深究,只要这个祸害不回李家台子就行。
     以后咋样,就是那个村子的主任该操心的事了。
     从县城回来,已经是下午了。
     “还没吃饭吧?”
     看着无精打采的李天明,宋晓雨心疼得够呛。
     早饭一口没吃,午饭也没赶上,可李天明这会儿是又累又冷,摆了摆手。
     “我先睡会儿,等晚上一起吃吧!”
     说完脱掉棉衣上了炕,拉过被子往身上一盖,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被鞭炮声吵醒的时候,各家各户都在忙着准备年夜饭。
     看了眼手表,四点多了。
     听到堂屋有人在说话,李天明出来就看见宋晓雨正带着大莲、小蓉等人正在包饺子。
     “哥!”
     李天明应了一声。
     “振华呢?”
     “三婶儿带去厢房玩呢,怕吵着你。”
     李天明洗了把脸,坐在灶台上点了根烟。
     这趟确实被折腾得惨了。
     也不知道那个孙良元是咋想的,难道真以为能这么一路顺顺当当地回到杭州?
     这年头没有介绍信,别说火车票了,他这么一张生脸,到了任何一个地方,只要被人盯上,分分钟就得接受盘问。
     也就是李学庆人不错,发现人没了,还知道组织大家伙沿路去找,否则的话,这会儿怕是人已经过了奈何桥。
     问起孙良元的事,李天明只是简单说了几句。
     反正人已经不在李家台子了,这辈子还能不能见着面都不一定,犯不上为了这么一个祸胎多费心思。
     饺子包完,大莲几人也都回家了。
     宋晓雨和小蓉紧接着又开始忙活年夜饭。
     现如今日子越过越好,年夜饭也变得越来越丰盛,鸡鸭鱼肉摆满了一大桌子。
     李天明作为一家之主,等全家人落座,端起酒杯。
     “过年好!”
     “过年好!”
     几只杯子碰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新年的喜气。
     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哪怕是在除夕夜里,他们兄妹几个还过得栖栖惶惶,桌子上只有一碗白菜猪肉炖粉条,就连那么一点儿肉,还是两个叔叔家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看看老婆孩子,再看看弟弟妹妹,李天明也在心里默默地感谢上天,给了他一次重生的机会。
     这一世,成功摆脱了糟心的婚姻,甩开了吸血的亲爹继母,也改变了弟妹的人生轨迹。
     于他而言,已经知足了。
     吃完饭,李天明又去村里几个长辈家坐了坐。
     李学成?
     这辈子是别想了。
     父子俩的缘分,早已经消磨得一干二净。
     要是还为了面子委屈自己,反倒是会让人觉得虚伪。
     到了半夜,接年饺子下锅,今天就连电视台都延长了节目播放时间。
     《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三大革命样板戏轮番上演。
     饺子端上桌,时间正好来到了0点。
     李天明先带着老婆孩子、弟弟妹妹对着张翠娟的遗像磕了头。
     接着又给伟大领袖敬了酒。
     饺子吃完,杯盘碗筷都堆在锅里,等着明天再洗。
     这是财,天不亮,不能动。
     等到正月初一给长辈们拜完年,这个春节也就算是过完了。
     接下来的几天,李天明除了去了趟海城给李学军两口子拜年,又按规矩给宋家带了份年礼,就没再出门。
     大莲

第二百九十六章 天明嫁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