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三十七章 这是又要干啥啊?[1/2页]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慎思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实验室是李天明老早就答应吴月华他们的。
     当初这老几位决定来李家台子“养老”,也只提了这么一个条件。
     年前李天明去海城的时候,就曾向王作先求助,希望能购置一部分实验用的工具和设备。
     本来以为这件事不难,可初五那天去市里,和王作先见过面以后,李天明才知道。
     现如今在国内想要买到一个质量好些的干燥箱都不容易,甚至就连烧杯、量筒,都要求助军工单位。
     一些量具厂的产品根本达不到试验标准。
     “吴老师,这个事需要……时间!”
     吴月华闻言,自然也清楚是怎么回事。
     “不过您放心,我一定说到做到!”
     答应了的事情,必须做到,尤其是……
     这种大事!
     吴月华、孙嘉璐、郄国良等人都是了不得的大学问人,他们要研究的课题,随便哪一个都能利国利民。
     “学生呢?天明,我的那些学生……有消息吗?”
     孙嘉璐这个时候走了进来,急切的问道。
     这个才是他最关心的。
     运动开始后,一直担任助手的学生们也因为他的关系,受到了牵连,他现在迫切的想要知道学生们是否安全。
     “孙老师,目前……只查到了一个叫姜家岭的。”
     “小姜,他在哪?他……还好吗?”
     姜家岭是孙嘉璐所有学生当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也是他最喜欢,最器重的学生。
     小伙子脑子特别灵活,经常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思路。
     孙嘉璐还曾和吴月华断言,将来能继承他衣钵的,就是这个姜家岭。
     算起来现在也应该是……
     三十多岁,奔四十的人了。
     孙嘉璐还记得姜家岭有很严重的胃病,如果……
     “您放心,人就在海城,王主任已经指示过,让人尽快调查他的问题,等问题清楚了……”
     “他能有什么问题?”
     孙嘉璐苦笑。
     “他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又没有海外关系,一直按部就班的上学、工作,他能有什么问题?那些人……就是不讲道理,如果要整人,整我一个就行了,何必为难我的学生……”
     孙嘉璐越说越激动。
     听到声音,郄国良和杜萍也都进来了。
     “老孙,冷静点儿!”
     讲道理?
     那些人如果是能讲道理的,也就不会有这些年的乱像了。
     “天明,我们那么多学生,只……只找到一个?”
     此前,郄国良他们除了给李天明提供了一份设备工具清单,还把他们的学生名单也列了出来。
     加在一起,一共有45人。
     “郄老师,这需要时间,而且……眼下急需要解决的事很多,王主任那边……也抽不出太多的精力!”
     乱了这么多年,想要找到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再加上大量的卷宗丢失,有些人还真的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已经查到的当然不止一个,但李天明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和郄国良等人说。
     集体疯狂的年代里,有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崩溃的。
     有的人为了寻求解脱……
     会选择极端的方式。
     比如……
     郄国良给的名单当中,有一个叫刘加祥的学生,因为禁受不住残酷的精神折磨,选择了用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察觉到李天明情绪上的变化,郄国良等人也猜到了有可能发生的事。
     只是他们谁都不敢开口询问。
     李天明也不想继续这个沉重的话题。
     “吴老师,我准备在养殖场旁边那片空地建实验室,你们觉得咋样?有啥要求可以提。”
     李天明提到的那片空地,就是李家原来祠堂的位置。
     前些年被造反派一把火给烧了。
     之前三老太爷临终前心心念念的,就是要把祠堂重新盖起来。
     因为养殖场扩大规模,在原址

第四百三十七章 这是又要干啥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