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四十二章 赶大集[1/2页]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慎思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上车走了,上车走啦!”
     李天明此刻就像个小巴司机似的,把那辆大解放停在路边,大声吆喝着。
     之前马金义来过一次之后,又过去了十几天,昨天李学庆去镇上开会,带回来一个消息,大柳镇的大集真的要重启了。
     今天一大早,乡亲们吃过饭,便三五成群的朝大柳镇赶去。
     还不到农忙的时节,大家伙也没啥事,赶集只当是消遣了。
     李天明也把大解放开了出来,准备去凑凑热闹。
     看到有车坐,乡亲们纷纷爬了上来,很快车后斗里就挤满了人。
     “天明,走啦!”
     方艳梅拍了拍车顶,叮嘱大家伙坐好。
     发动汽车驶出村子,经过长甸河桥,再往前不到五里路就是大柳镇。
     自从有了这座桥,人们往来可方便多了。
     把车开到镇政府的那条街,离得老远就能看见熙熙攘攘的人群。
     只是……
     赶集的人不少,可做生意的却不是很多。
     这也并不奇怪,如今这年头,谁愿意做出头鸟,绝大多数人都还在观望呢。
     找了个不碍事的地方,把车停好。
     “这也太冷清了吧!”
     方艳梅下了车,四下看了看,不禁大失所望。
     “慢慢来,刚恢复,人们还不了解情况呢。”
     听李学庆说,马金义已经让人做了大量的工作,当初那些被打击、扣帽子,撵得好像兔子一样的小商贩们实在是被整怕了。
     后帮村有个吹糖人的,即便马金义亲自登门去请,人家也不敢再把祖传手艺捡起来,生怕是在套路他,尽管这年头还没有钓鱼执法。
     人们心存顾虑,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10年的动乱,人们被套上的紧箍咒一层又一层,在自家院子里种几颗菜,都要被割资本主义尾巴,更别说是做小生意了。
     虽说最近几年,镇里盯得没那么严了,可但凡能过得下去,谁也不敢再抡秤杆子。
     就怕哪天又一股子风刮过来,把腰给吹折了。
     李天明带着宋晓雨、小蓉,还有三个孩子沿着这条街往前走。
     小五?
     她今天要上学!
     尽管又哭又闹的,还是没赶上这场热闹。
     有些商贩面前就摆了一口袋南瓜,显然都是来探路的,真要是有事,丢几个南瓜也不心疼。
     “天明!”
     李天明正和家人逛着,马金义带人迎面走了过来。
     “马主任,您这是……”
     “维持一下秩序!”
     干出这么一件大事,马金义要是不亲自盯着实在不放心。
     “跟当年没法比!”
     曾经大柳镇的大集,连周围村镇的小商贩都跑过来做生意。
     可这些年一茬儿一茬儿的割尾巴,早就把老百姓的心气儿给割没了。
     “慢慢来,政策上的事,总得给人们一个适应的过程。”
     李天明看得出来,马金义是真的想要做出点儿成绩来。
     “天明,你……帮着想想办法,看看怎么才能让大家伙过来。”
     能想的办法,马金义都想过了,身为镇公社主任,他都亲自登门去请了。
     “您这就难为我了,我总不能把人从家里拉过来啊!”
     嘴上这么说,李天明心里也在盘算着。
     虽然不知道上面是怎么考虑的,但既然李学国提出了要发展经济,他就得帮帮场子。
     “马主任,要不……收个摊位费!”
     呃?
     这算什么狗屁办法。
     他去请都请不来,李天明居然让他收摊位费。
     而且,这又是个什么明目?
     以前也没听说过啊!
     “您想啊!大家伙来做生意,甭管是干什么,等走的时候,少不了留下些垃圾,这些垃圾总得让人收拾吧?”
     马金义想了想,的确是这么回事。
     “可收你说的那个摊位费……岂不是更没有人来了!”
     “收费是为了给大家伙吃上一颗定心丸。”
     马金义这下更糊涂了。
     “你再给说说!”
     “收了摊位费,是不是就意味着他们来这里做生意,镇上不但知道,而且还支持,都收钱了,总不能还撅他们的秤杆子吧?”
     要是这么说的话……
     的确有些道理,俗话说得好,打了不罚,罚了不打。
  

第四百四十二章 赶大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