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秦大力也没管这群学生之间的矛盾,这种事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如果你现在管了,那回头那些小孩可能会更狠的欺负回来。
      两人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可以去,基本上就是香港的那些购物中心和一些著名的饭店,好像香港一直也不是什么旅游天堂,这地方也没什么名胜古迹,现在也没有什么商业活动在这边进行。
      至于香港的餐厅,大多数还是茶餐厅,就是粤菜,秦大力吃起来还可以,秦为礼就不太喜欢吃了。两人就找了家鲁菜馆进去了,打算换换口味儿。
      这个鲁菜馆的老板是个山东人,20年前偷渡来香港的,和秦大力他们交流完全没问题,秦大力让老板给上几个厨子的拿手菜就行。
      “老板,你这混的不错啊,在香港这么寸土寸金的地方都开了这么大的一间饭店了?”对于前些年来香港的大陆人,其实很多人混的都不好,如果没有手艺,没有文化的话,可能过的都不如内地舒服。
      早年来香港的内地人,基本上都是做非常低端的工作,连身份证都没有,租房都要被盘剥。打工的话大多数也是那种非常辛苦的工作,而且钱也不多。
      他们在这里虽然可能赚的的确比内地多,可是同时也付出了内地几倍的辛苦和艰辛。
      他们这个时候也有回内地探亲的,一个个都穿的西装革履,打扮的非常得体,可是实际上在香港这边可能住的还是棺材屋,一年连肉也吃不上几口的日子。
      内地现在虽然生活条件比较苦,可是工作压力却没有那么大,城里的工人每天的工作强度和香港这边的流水线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现在香港的流水线基本上就是一天工作12个小时,中午吃饭1个小时,上下午各有15分钟上厕所的时间,其他时间人都要钉在流水线上,比后世的富士康还要苦。
      厂子也没有包吃包住,工厂里面也没有空调,大多数是风扇,有的甚至连风扇都没几台。想想香港这个地方的问题,冬天还好,夏天的时候不动都一身汗,更别说几十人窝在一个厂房里的样子了。
      这个时期的香港经济发展很快,每年的增长都能达到10%以上,可是工人的待遇并没有增加多少,这些工人想买房子都是奢望,他们只能租住政府提供的公房,或者几个人租住一间,工人们的收入扣除日常开销,几乎也没什么存款了。
      这个年代想在香港出人头地,千万不能做工人,一定要做金融从业者,香港大多数中产都是金融从业者,还有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一小部分技术人员。
      不过这些工人虽然辛苦,可是只要和内地来的人一对比,就立马能生出一种优越感,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一个月的收入就能赶上内地一年的收入,内地来的人就是乡巴佬。
      也就是这些年的经济差距,让香港

第170章 背包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