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60章 洗白文的反派(七)[1/2页]

女主拿了反派剧本 萨琳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宋春红拿了钥匙,去了厨房,打开柜子上的锁,从里面摸出两个鸡蛋。
      “妈,我给你烧火!”
      二丫懂事的蹲在灶台边,熟稔的拿秸秆、点火。
      看到小丫头还没有灶台高,却已经能够帮忙干活,宋春红心里又是欣慰又是心疼。
      孩子才四岁啊,就已经开始学着烧火、捡柴、喂鸡。
      而那边屋子里的郑读,都十六七岁的大人了,眼瞅着就要说亲,却、却——
      宋春红越想越不忿,有个声音拼命叫嚣:“分家!必须分家!”
      不是因为两个鸡蛋,也不是因为心底的不平衡。
      实在是王老太和郑读太不像话,他们只会趴在大房身上吸血。
      郑渔是长子、长兄,合该给他亲娘、给他新弟当牛做马。
      可、不能拖着她的孩子们呀。
      听说过儿子孝顺亲娘,哥哥照顾弟弟的,没有让孙子孙女、侄子侄女像个奴隶般伺候奶奶、叔叔的!
      宋春红阴沉着脸,脑子里充斥着许多想法。
      她手上却没有闲着,拿碗、磕鸡蛋,搅拌,加水,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
      这时,二丫郑画已经把火烧了起来,大锅里的水开始升腾起热气。
      宋春红将碗放到笼屉上,盖上锅盖,在蒸汽弥漫的灶房里,继续想事情。
      她知道,刚才在卫生所,王老太母子俩虽然丢了脸,全村的人都知道郑读为了娶媳妇装晕、装病。
      但哪有怎样?
      郑渔是个死脑筋啊。
      他打定主意要帮忙,十头牛也拉不住!
      可是,怎么帮?
      还是要把注意打到大丫的亲事上!
      宋春红牙齿咬得咯咯响,“不行!我绝对不会让我的闺女嫁给一个三婚的屠夫!”
      就算实在阻止不了,也要借着大丫的事闹一闹,把这个家给分了。
      宋春红眼底闪过一抹决断。
      “妈,蛋羹好了!”
      就在宋春红出神的想事情时,耳边又响起了二丫含着口水的声音。
      宋春红低下头,正好看到自家小闺女满眼都是渴望,拼命吸吮手指的模样。
      孩子本来就饿了,这会儿闻到鸡蛋羹特有的香味儿,自是被馋得够强。
      宋春红许是真的恼了,又许是心里有了盘算。
      她竟头一次大胆的生出了“忤逆”婆婆的想法。
      垫着抹布,将碗从笼屉上端下来。
      宋春红没有急着点香油、放酱油,而是用调羹挖了两勺出来。
      原本平整嫩滑、仿佛一块嫩黄豆腐的鸡蛋羹,瞬间被挖了两个洞。
      宋春红心里有些忐忑,怕郑读、王老太会闹。
      但很快,心底里的那个声音便狠狠的说:“怕什么怕?早晚都会闹!”
      “再说了,我的孩子也都姓郑,凭什么郑读吃得,我的孩子就吃不得?”
      宋春红一边拼命安慰自己,一边将挖出来的两勺鸡蛋羹给了二丫。
      “二丫!吃!”
      二丫拼命咽口水,两只眼睛仿佛钉死在了香喷喷、黄嫩嫩的蛋羹上。
      但,她不敢动手,怯怯的提醒亲娘,“妈,奶和四叔会不高兴的!”
      这可是从家里最宝贝的四叔嘴里抢东西吃啊,四叔也就罢了,顶多就是装虚弱,装可怜。
      而奶奶王老太,却是会哭天抢地,闹得左邻右舍都跑来看热闹。
      到时候,亲妈肯定会被逼着跟奶奶赔礼道歉,而亲爸亲妈也肯定会大吵一架。
      二丫确实想吃鸡蛋羹,可她更怕家里被闹得翻天覆地。
      “吃!管他们高不高兴?”
      宋春红原本还有些担心,可看到二丫这畏惧的小模样,愈发坚定了决心。
      她仿佛赌气一般,直接拿起调羹,将蛋羹塞到了二丫嘴里。
      二丫没防备,被还散着热气的蛋羹塞了一嘴。
      她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蛋羹就顺着嘴巴滑进了肚子里。
      已经吃了一口,似乎再吃一口也没什么了。
      就算因为这个要挨打,好歹也解个馋。
      这样才不亏!
      二丫年纪小,却因为家庭的原因比较早熟。
      其实,这个年代的孩子,普遍都“懂事”。
      她想到这些,也就不再抗拒,直接将另一小块儿蛋羹也吃了。
      这一次,二丫没有囫囵吞枣,而是细嚼慢咽。
      她砸吧砸吧嘴,努力回味着这难得的美味,黑瘦的小脸上满都是餍足,“妈,真好吃!”
      “……好吃就行!”看到自家二丫这副模样,宋春红心里愈发难过。
      其实,他们郑家并不是村里最穷的人家。
      郑渔和宋春红都是生产大队有名的壮劳力,两口子都能拿够满工分。
      农闲或是下了工,郑渔还会给人打家具挣些钱。
      四个孩子也都大了,在大队部的小学读书,也就交点儿书本费和杂费,每人撑死了一学期一块钱。
      家里唯二的闲人就是王老太和郑读。
      不过,王老太不止郑渔一个儿子。
      老二郑樵在外地当兵,还成了家,基本上就是分家的状态。
      但郑樵每个月都会给家里寄钱。
      没结婚的时候,寄十二块六,基本上是他津贴的一半。
      结了婚之后,郑樵便把钱缩减到五块。
      一个月五块,一年就是六十块。
      在他们生产大队,一个壮劳力到了年底分钱,也未必能够分到六十块呢。
      可以说,如果只有王老太一个人,只靠郑樵寄回来的五块钱,也能过得很好。
      还有老三郑耕,他似乎是三个哥哥里最自私的一个人,从小就跟郑读不对付。
      但,那只是对郑读而言,对王老太,郑耕还是孝顺的。
      过去做学徒,没有工钱,但他还是想方设法弄钱,每个月给王老太块儿八毛的做零花。
      等他娶到了师父的独生女,成了厂子里的正式工,他也学着老二的样子,每个月给王老太送钱。
      他“自私”些,更顾念自己的小家,每个月只给三块。
      这个“少”也是相对而言。
      至少在生产大队、在郑家村,王老太绝对是许多老头老太太羡慕的对象——
      大儿子伺候吃伺候喝,二儿子三儿子给钱给票据,小日子过得别提多滋润。
      如果没有小儿子这个巨坑,王老太绝对是整个生产大队过得最好的老太太。
      奈何没有如果呀。
      三个儿子孝顺的钱和物,绝大多数都便宜了郑读。
      全家吃粗粮,郑读因为“胃不好”,常年吃细粮。
      全家常年见不到荤腥,郑读因为“身子骨弱”,还时不时生个病,需要吃肉补身体。
   &n

第760章 洗白文的反派(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