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赵恒心意已决,欧阳旭也不再多说什么。
自己在朝中根基不稳,就算劝说,对方也不一定会听。
因此,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触对方的霉头。
至于西夏会不会举兵进攻宋朝,这件事儿其实有些无关紧要。
宋朝虽然打仗不行,但也不是一个小小的西夏能够撼动的。
虽然目前还不知道对方陈兵的目的是什么,但在史书中,西夏从头到尾也没翻出什么浪花来。
因此,赵恒就算无视和放纵对方,问题也不会太大。
将此事儿决议后,众大臣又按照顺序汇报起差事儿来,很快就轮到了欧阳旭。
在一套比较正式的说辞下,关于秘书省的事情汇报了出来。
“嗯。”赵恒听后点了点头,脸上很是满意,虽然这些事情他早已知晓。
但在众多臣子面前,还是要演一下的。
“欧阳旭,你所改进的那个印刷术,当真是于国有利!”
“该赏!”
听到赵恒的话,以齐牧为首的清流们相视一眼,心中起了不好的预感。
“能为官家分忧,是我等的本分所在,怎敢求赏。”
“有罪必究,有功必赏。”
赵恒看了眼台下已经有些躁动的大臣,继续说道。
“欧阳旭,着晋为给事中,封开国伯,仍勾当秘书省之职。”
“谢官家厚爱。”
听到封赏的内容后,欧阳旭心中微微一惊。
给事中是寄禄官,没有实职,就相当于是能多领一份俸禄。
就算它没有什么具体的权力,那也是正儿八经的正四品官职。
除此之外,真正让欧阳旭感到惊讶的,是那个开国伯的封赏。
从古至今,当过官的人有很多,但能被封爵的却是稀少。
一旦有了爵位,那可是能世代相传的。
封爵是会被授予食邑的,自己这个开国伯按照规矩所封的食邑应该是七百户。
有了食邑,就相当于是正式跨入了贵族阶级,享受食税权。
“官家,万万不可啊!”“此事儿不合礼制!”
听完赵恒的话,大殿下的大臣们算是彻底炸开了锅。
“又是不合礼制。”
“下一次,你们能不能换一个说辞。”
赵恒早就预料到此事儿会被群臣反对,于是不慌不忙道。
“我朝向来赏罚分明,有功就要赏,何来不合礼制之说。”
“回官家,欧阳少监他年龄尚小,入仕时间甚至还不满半年。”
大臣们面红耳赤,一副要反对到底的模样。
“官家若是一意孤行,怕是会让天下苦读的文人们寒心!”
听到这里,本来不想说什么的欧阳旭,蚌埠住了。
这些人为了劝阻官家,真是什么理由都能搬出来了。
就因为老子升职升的快,全天下的苦读的读书人就会因此而寒心了?
这些人之所以费尽心思的劝阻,追其根本,不过是这些世家对寒门的排挤。
说起来,这赵恒也算是蠢,搞出来一个恩荫制。
从此以后,官员们的后代若想要入仕,就可以直接走后门。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通过恩荫制入仕的官员,要比科举入仕的官员,多得多。
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冗官。
要知道,宋朝灭亡,无非就三点,冗官,冗兵和冗费。
因此,这个恩荫制,可以说是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
&nb
第48章 封官进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