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对于伪造任命文书,赵阳没有一点压力。
      秦东介绍过历史资料。
      明代这一段时间,清军正在京畿一带劫掠,攻克了十二座城池。
      打了不少胜仗,明军根本不是对手。
      所以,北方各地告紧,大同边镇也一样。
      边军都会龟缩城内,寻求自保。
      不会有人知道偏岭墩的事,赵阳完全可以瞒天过海。
      九月初,清军俘虏人畜十七万九千八百,而后才打道回府。
      但一时半会,大同边镇不会解除戒严。
      赵阳拥有足够时间布置。
      因为等到九月底,卢象升以兵部左侍郎衔,出任宣大总督。
      赵阳相信。
      背靠团队的智慧,绝对会让卢象升青睐,再运作一番,下面就会平步青云。
      而且这一段时间,赵阳也不会闲着。
      他打算买一些现代工艺品,派人到处去打点。
      像平虏卫的参将,像左卫的副总兵。
      甚至是大同巡抚叶廷桂。
      都可以试着接触,给粮,给钱,来换取发展时间即可。
      穿越门存在限制。
      赵阳现阶段必须慢慢发展。
      等到羽翼渐丰,那时候再拥兵自重,也不迟。
      这是团队安排的发展计划。
      而赵阳也是这样的想法。
      此时,赵阳又回到山寨,继续和秀才商量,如何进行搬迁事宜。
      秀才带着笑脸。
      小心地问道:“把总老爷,我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对于秀才谨小慎微的习惯。
      赵阳没有要求他改正,谨慎一点没什么不好。
      “秀才,有什么事情,你不妨直说,我没什么忌讳。”
      秀才的笑容又热烈几分。
      “把总老爷,我是想问,我们山寨这些人去偏岭墩,是当军户,还是当……”
      赵阳有些纳闷:“对啊,都会是军户。”
      迟疑一下,秀才说出了目的。
      “把总老爷,我们可否不当墩军,不作军户。”
      赵阳这下更搞不清楚。
      而秀才看到了疑惑,他马上进行解释。
      “我们是想当家丁,不知把总老爷,您意下如何?”
      家丁……这倒是让赵阳想起了一段记忆。
      前段时间,秦东跟赵阳讲过历史,其中就涉及到家丁。
      明代的征兵制度,有几个发展几阶段。
      一开始是军户制度。
      军户是从民户而来,只要一男丁被征,全家都要充军,世代不能脱离军籍。
      而且军户很苦,不仅要训练作战,还要种田纳粮。
      到了后来,军官还作威作福,进行压榨。
      甚至将其当做奴隶使唤。
      于是很多军户开始逃亡,军户制度显得捉襟见肘。
      嘉靖时期,就出现了募兵制度。
      募兵跟军户不一样,不会世袭,没有特殊的户籍,当然,也没固定驻地。
      这个制度确实兴盛了一段时间。
      像戚家军,像俞家军,都是实行募兵制度,声名显赫。
      可明代中后期,官场贪腐严重,粮饷被贪墨。
      那些募兵哪还会卖命。
      明军的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
      某些军官就另辟蹊径,将募兵充作家丁,于是家丁制度诞生了。
      其中一个典型代表,那就是辽东李成梁。
      到处想方设法,弄朝廷粮饷,武装家丁部队,拥有近万铁骑。
      闯下了赫赫威名。
      再往后,另一只家丁部队,传说中的关宁铁骑,更是名留千史。
      特殊时期,特殊的军事制度。
 

第27章 家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