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6章 巡抚缺粮[1/2页]

大明开局上交双穿门 那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收拢好忻州流民,赵阳并没有进城,而是直接往南,前往阳曲。
      再穿过阳曲,太原城隐隐在望。
      太原是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都。
      享有“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等美称。
      太原是赵阳进入明代以来。
      见到的第一座气势恢宏的城池,让人豪气顿生。
      朔州无法与之媲美,就算是大同城,恐怕都要逊色不少。
      雄伟的城墙,巍峨耸立。
      赵阳站在城外半坡上,静静地遥望远处的古城。
      手台响了起来。
      “守备,流民都集中在太原城西门,官府还负责施粥。”
      赵阳问道:“流民人数具体几何?”
      山昼很快回答:“守备,经我等初步统计,怕不下五万之数。”
      “可知流民从何而来?”
      “基本都是米脂、绥德一带,陕西那边过来的流民……”
      跟山昼聊了不少细节。
      赵阳陷入沉思,脸上带着兴奋之色。
      他们一路南下,路上流民越来越多,到了太原,居然到了如此规模。
      流民从西边逃难来了。
      如果处理得比较好,不用前往陕西,只要将这些流民,引到偏岭堡,就可解决,发展人口问题。
      五万!人数比较多,不能孟浪。
      忻州那边使用的办法,需要斟酌,不能轻易套用在此地。
      花容和萧天正在赵阳身边。
      看到他沉思,花容问道:“老爷,你是想将流民,引到偏岭堡吗?”
      赵阳点点头。
      “是,如今流民困苦,我不忍心其受难,愿尽绵薄之力,帮衬一二。”
      花容一下子开心起来。
      萧天更不用说,他本就是一流民,幸得赵阳所救,方能活下来。
      花容期待望着赵阳。
      “老爷,还是使用那个扩音器,进行告知吗?”
      对于层出不穷的神器。
      花容已经免疫,如今这样的忠诚度,让她盲目信任赵阳,不会胡思乱想。
      赵阳摇了摇脑袋:“此事要从长计议。
      五万流民不是小数,稍微出现骚乱,就要生出不少事端。”
      花容问道:“老爷,那该如何处理?”
      赵阳已经有了思路。
      不管怎么收拢流民,五万之数,都不是他们队伍,能维持秩序。
      夜不收太少。
      就需要当地官府提供协助。
      赵阳想着,去寻找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或是山西巡抚衙门。
      只是山西左布政使杨文岳牵扯进走私大案。
      暂时不会打草惊蛇。
      赵阳决定拜访山西巡抚吴?。
      吴?现年五十余岁,他是一位历史名人。
      明史列传都对他进行了记载。
      多年前,吴?在京城为官,担任御史,那时候,他刚正不阿,干过很多大事。
      譬如说“红丸案”,吴?主张追究到底,查出罪魁祸首。
      还有一次,因为廷推一事,与温体仁爆发激烈争辩,毫不退缩。
      与此同时,吴?还很体恤贫苦百姓。
      据史料记载,崇祯四年,陕西、河南等地,旱灾严重,几乎是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朝廷就命吴?,以御史身份,前去赈灾。
      本来,他只是被退出来顶缸,可他殚精竭虑,挽救了不少流民。
      等到了崇祯七年,吴?成了山西巡抚,更是广泛施恩于民。
      屡次上书,为十余个贫困州县,免去了捐税。
      赵阳脑子里回忆着秦东收集的史料。
      知道吴?的为人,感觉自己的决定没有问题。
      赵阳问道:“花容,你那姐妹,现在何处,可在太原城内?”
      花容马上回答道:“老爷,她确实是在太原,只是如今在城内何处,还需进去秘密联系。”
      赵阳本来是想,先见上花容姐妹,看看分支任务。
第76章 巡抚缺粮[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