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点了点头,他看着手上被自己要了一块缺口的饭团子,淡淡得说道:“原来是这样。来人,拿去煮成粥!”
一边说,仁宗一边把那饭团子递了过去。
梁惠保脸上的表情有点为难,但还是接了过去。
富弼在旁边一看,忍不住说道:“陛下,这苦,知道便罢了……”
差不多得了……
仁宗摇了摇头,然后说道:“所有人都来试试。”
这话说完,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这……还玩儿真的啊?
仁宗没有理会大家难看的脸色,他看着宋方,一脸赞许地说道:“那些百姓能托你把这东西带给朕,足以说明,他们相信你,把你当成了自己人。”
“你做得很好!很好啊!”
仁宗一边说,一边点头:“还有吗?”
宋方看了看仁宗,开口说道:“嗯……有,百姓托我给您带句话。”
说到这里,宋方感觉有点别扭。
怎么好像有一种“皇军托我给您捎个话”的既视感呢?
仁宗开口问道:“什么话?”
宋方想了想,低头说道:“百姓们说,陛下仁慈,是个圣主……”
这话要是放在以前说的话,仁宗估计会很高兴。不过现在……
仁宗只是摇了摇头,继续问道:“继续说下去……”
“嗯……”宋方看了看仁宗,最后低头说道:“他们说……如果不是真的走投无路了,他们也不会走上最后一步。对他们来说……”
“只要可以有一口饭吃,只要不被饿死,对他们来说,就是太平盛世。他们会为自己活在这盛世中,而感到高兴,他们愿意因为活在这盛世中,山呼万岁。”
仁宗身子晃了晃,旁边的梁惠保赶紧上前扶住了仁宗。
他从来没有感觉到,陛下像此时一般虚弱。
仁宗慢慢得转过身,然后……一个看到仁宗的内侍忽然跪在了地上,一脸的惊慌。
因为他看到了,仁宗居然流眼泪了。
仁宗步履阑珊得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转过身的时候,所有的臣子都看到了仁宗脸上的泪水,然后所有的臣子都跪在了地上,惶恐不安。
“太平盛世啊……朕自诩兢兢业业几十年,百姓安居乐业,天下盛世欢腾……哪想到……朕看到的,都是假象啊……”
“你们说,这就是盛世吗?真正的盛世,就是这般模样吗?”
所有人都不敢吭声。
过了一会儿,那饭团子熬煮的粥被端了上来,然后……
每个人都吃了一点。
当然了,宋方肯定是不吃的。因为这东西也没多少,光是那几个大臣都“不够分”呢。
“太难吃了,太苦了……”
仁宗吃了一口,摇头说道:“百姓吃的,就是这种东西啊,朕终于明白了,他们过得……有多苦了……”
说完,仁宗开口说道:“以后,再有灾荒,全力赈灾!”
迎着仁宗的目光,所有的大臣,都惶恐不安。
仁宗的一句话,就把祖宗得规矩,给破了啊。
韩稚圭在旁边张了张嘴,想要说点什么,但是想想刚才自己吃的那一碗粥,最终还是什么话都没有说。
祖制祖制,这些祖制,在那饭团子的面前,在宋方和包拯所说的话面前,就好像一个笑话。
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赵氏天下是怎么得来的?就是通过造反的来的啊。所以说,他们也一直担心,别人有一天也会效仿自己,因此所有的制度,都在提防这种事情。
为什么要重文轻武?为什么要杯酒释兵权?为什么要把所有的精兵,都屯扎在汴京附近?
说起来,所有的政策,都是为了提防造反,都是为了,将来某一天,真的有人造反的话,他们可以轻轻松松得镇压下去。
可是……当年大宋开国之初,那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呢?五代十国啊,那时候朝权更迭,你方唱罢我登场。
今天我刚刚当上皇帝,第二天就有可能被别人推翻下去。
所以他们提防着这一点,没有错。但是现在呢?
说一句可能不要脸的话,大宋确确实实统一了南方,做到了长治久安。
那么,当年的那种祖制,很明显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情况了。
可是……大家习惯了。大家已经习惯偷懒了。
多简单,多省事儿啊?遇到了事情,直接用老祖宗的方法往上一套,然后告诉大家,这事儿解决了。
谁敢反对,谁敢质疑?你这是跟自己过不去,跟大家过不去,你是在给自己找活儿干,给所有人找麻烦……
而今天,仁宗把这一个祖制给废掉了。
那么明天,他会不会废掉更多的祖制呢?
这……将来,是不是又要掀起一波改革得动作呢?
所有人都忍不住想到了这个问题,然后也想到了当年的范希文。
这是一个充满了悲情色彩的人物啊
第262章 郁闷的大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