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24章 谁干的?[1/2页]

我在宋朝建设盛世 济楚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听儿子这么一说,王安石楞了一下,想了想,他也知道,自己这儿子得聪明之处。
      确实一般的人,也教不了他啊。
      于是他开口说道:“要不……改天我帮你物色个老师?”
      这要是物色的话,肯定得照着大儒去找了。
      说起来,老王的人脉还是不错得,尤其是在这文化圈子里。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大牛。
      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老王认识得,也都是大儒。
      他现在想着,自己的朋友里边,都有谁有空呢。
      不过还没等他考虑好呢,自己的儿子王元泽已经开口说道:“父亲……我想……我想去国子监读书。”
      老王楞了一下,眼神中透露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想了一会儿,他开口问道:“你不科举了吗?”
      “你要知道,想要做官的话……科举,是唯一的路子!”
      实话实说,这个没办法。确实很无奈,老王也知道,这是很无奈的事情。但是无奈也要做啊。
      想要上大学,你不参加考试?就算是免试,推荐,你也得有学籍,在学校平时得成绩特别优秀才行是不是?
      王元泽看着父亲,点头说道:“我心里有数的。”
      老王摇了摇头:“你有数个屁!”
      能让老王跟儿子说出来这种话,足以说明,此时老王的内心已经接近崩溃了。
      “你看的书还是太少了,要多学习,多看,多练……”
      老王也知道,这些东西,看多了,翻来覆去的就是那一套,没有太多得新意。尤其是对一个年轻人来说,这东西看多了,就是一种思想荼毒……
      但是没有办法啊,你想吃这碗饭,就要先过这一关。
      如果不考虑做官的事情,不考虑将来你的前途,你想干嘛,老王都不会管得。放养谁不会啊?
      养到最后,出来的有几个不熊的?那一个个的恨不得把天都捅个窟窿出来。
      当年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为啥不让孙悟空以后说是他的徒弟?就是怕丢人……
      王元泽在旁边小声嘀咕着:“这些东西,看得再多,也没啥用处吧……”
      “又在那嘀咕什么?”
      老王瞪着眼睛说道:“怎么就没有用处了?”
      王元泽抬起头,看着父亲。
      既然您老人家想辩,那咱们就论一论好了。
      “父亲,我打小学的就是这些经史子集儒家文章,可是看来看去,看了这么多年,孩儿我确实越看越不知所措……”
      老王听了孩子的话之后,眉头拧了起来。
      这种情况,自己也有。
      王元泽继续说道:“父亲,我就想问问,我学的那些东西,学的那些文章,将来要是出去当官了,这些东西,真的对我有帮助吗?对民生有帮助吗?”
      说到这里,他紧紧得盯着老王,盯着自己的父亲。
      他想要从父亲的口中听到答案。
      老王拧着眉头,看着孩子,想了想,开口说道:“当年父亲我也是从这一步走过来的。”
      说起来,老王还是比较有定力、有能力得,不然的话,现在也不会被调到汴京当官了。
      王元泽摇了摇头,开口说道:“父亲,您做官的本事,都是在后来当官之后才学到得。这些事情,跟读书又有多大的关系呢?”
      “我已经看明白了,这些诗词歌赋,不过是微末小道,也就是在和朋友们一起饮酒作乐的时候,聊以消遣。真正想要在这里里边学习做官得道理……”
      “父亲,这是行不通的!”
      王安石叹了一口气,其实,这些事情,王安石也有想过。
      那就是科举入仕,真的对这个国家有帮助吗?
      其实,他自己内心有自己的一套理论,那就是读书,到底有没有好处。
      肯定是有好处得,尤其是当世大儒,哪个不是饱学之士?
      可是,有些时候,书读的多了,不见得明理。
      也就是说,书里边教得,是人的三观。可是当你去扣字眼的时候,你这三观本身就歪了。
      想要从书中受到启发,想要整个人升华脱胎换骨,那都要从社会中,一一印证才可以。
      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呢?
      那时候,老王还不知道后世有一个本家叫王阳明的,提出来知行合一的理论。他的内心隐隐有想要抓住这个理论的苗子,但是让他说,他又说不上来……
      所以在面对儿子的质疑时,他想告诉儿子,儒家学说是道,你想要去学的东西,不过是术……
      道与术的区别在于什么呢?
      一个是根本,一个是辅助。
      可是,根本这个东西,想要生根发芽,想要影响扩大,就需要年月的发酵,需要时间的沉淀了。
      现在的大宋朝,还有这个时间吗?第324章 谁干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