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一群废柴[1/2页]
我在宋朝建设盛世
济楚
跟宋方聊了一会儿,赵仲针也是觉得,以前好多的想法,也是越聊越清晰啊。
看着赵仲针的眼神,宋方笑着问道:“你可知道,朝廷为什么要弄这么重的赋税吗?”
赵仲针想了想,开口说道:“没钱……三冗……”
“不错!是没钱。”宋方点了点头。
赵仲针也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有钱的话,谁不知道让利于民啊?为啥没钱啊?还是因为三冗的问题啊。
朝廷要养这么多的官员,要养这么多的兵员,还要支出各种各样的费用……
哪儿哪儿都是钱啊。
这钱从哪儿来啊?不还是要从赋税上收来吗?
不是说朝廷不想有钱,是这赚钱的速度,赶不上花钱的速度啊。一直这样吃老本下去,早晚是要坐吃山空的。
“朝廷需要变了啊。一直这样入不敷出,是要出大事的!”
宋方开口说道:“之前也不是说没有人看不到这里边的弊病,也有人想过要改革,但是弄到最后呢?”
赵仲针想了想,点头说道:“嗯……庆历新政……”
“是啊。说说,后来为啥失败了?”
“下边的人,阳奉阴违,以至于上行下不效,这再好的政令,推行不下去也没用啊!”说到这里,宋方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赵仲针点了点头:“所以以后,想要办成事儿,还是要整治这些官吏才行。必须要让政令通畅,上令下达……”
宋方笑着说道:“多看看,多想想,这些都是好事儿。你毕竟还年轻,整天待在家里,胡思乱想是想不出来啥结果得。”
“多转转,去感受感受外边的世界,有句话是怎么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不按图索骥,你就是走十万里路,也不过是一个没有目的的莽夫。”
带着赵仲针往里边走去,这路上可以看到不少的学生,都在旁边忙忙碌碌得。有些学生在支棱布棚,有不知道该怎么弄的,就问旁边的人。
“这些都是安置灾民用的。临时就在这个地方先住着,过几天,等朝里商讨出结果,这些人就能回去,重新建设新家了。”
“不会被打发成厢军了?”赵仲针问道。
“不会了!”宋方笑着说道:“以后都不会了。”
“嗯……”赵仲针又笑了:“说起来,这还是你的功劳啊。不过……那时候,您的胆子也够大的啊。要是那时候,大家的态度稍微再坚持点……”
说到这里,赵仲针也不吭声了。
光复兄胆子大的事儿,也不是他头一次知道了。
胆子要是不大的话,他能创下这偌大得基业吗?胆子要是不大的话,他敢在那黄花堡外边,用西夏人的人头,弄一座京观?
宋方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什么了。
胆量肯定是有的,但是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付诸行动。光有胆略的话,没有制定好计划和目标,那盲目行动,最后换来的,就只能是头破血流。
想想以后,那王安石就是这样啊。
两个人就这样慢慢踱步来到了厨房门口。
再然后,里边有人忙进忙出,厨房中蒸腾出来的雾气还有烟气,随着这个人得进进出出,被带得不停往外冒。
“大勇,柴火没了,快搬些进来……”
“大勇,水烧干了,赶紧挑两桶来……”
“大勇,面用完了,扛两袋来……”
毛大勇就在这些人的指挥下,忙得脚不沾地。
宋方和赵仲针就站在外边,一直冷眼旁观。
“这些人……为什么都指使那一个人干活儿?还有……那个毛大勇,怎么也不反抗啊?”
赵仲针感觉,这人是不是傻了?
在他看来,这些人是摆明了欺负他一个人啊。遇到这样的事情,你就要反抗。
就毛大勇这种脾气,赵仲针是怎么都欣赏不动的。
关键是,那些人指挥着毛大勇干活儿的时候,看看毛大勇脸上的表情,好像还一点都不生气啊,居然还笑嘻嘻的……
赵仲针是真的理解不了,这个人的想法。
宋方看着赵仲针一脸愤愤的表情,笑着说道:“不理解?好吧,我告诉你毛大勇为什么不反抗。因为……他们做的事情,在毛大勇看来……”
“都不是触及底线的小事!”
“你知道毛大勇得背景吗?”
赵仲针想了想,点了点头。
宋方说道:“毛大勇家里条件不是太好,在加上他母亲的事情,从小他就被人看不起。”
“而且,他还有些愚笨……因此,在这求学的过程中,他一直都是别人取笑欺负的对象。但是……”
“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如果他反抗的话,固然可以让那些人收敛一些,但是后续呢?他就要面对无休无止的挑衅和打压了,而他,也没有办法专心求学。”第422章 一群废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