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7章 答案一样,但是我有歌诀,王孝通的骄傲[1/2页]

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 三月羲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王孝通明白了李佑发笑的原因。
      因为这一题同样出自《孙子算经》。
      刚刚李佑能够解出第一题,自然也就能解出这一题了。
      最近王孝通都在重新研究《孙子算经》,刚才情绪激动一下子就说出来了。
      李佑好心地问道:“王博士,这一题需要换一换么?”
      王孝通摇了摇头道:“既然已经说出来了,自然不用换了。”
      “我刚才也说了,解题并不在结果,而在过程,楚王讲一讲你觉得如何简单解题的思路就好了。”
      李佑也不推辞,立刻开口解答。
      “那好吧,这一题出自《孙子算经》,答案乃是二十三。”
      “至于过程嘛,其实也很简单,算经上的过程便是最优解了。”
      “只是本王有诗一首,更加便于记忆,和解答类似的题目。”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李佑的歌诀一出,李安仁这边便迅速地验证了起来。
      第一句,三人同行七十稀,对应三三数之剩二,就是用二乘以七十等于一百四十。
      然后五树梅花廿一枝,对应五五数之剩三,就是六十三。
      第三句,七子团圆正半月,一个月三十天,半个月就是十五天,对应七七数之剩二,计算结果为三十。
      最后一句,除百零五便得知,先把上面的数字加起来等于二百三十三。
      然后再减去两个一百零五,便得到二十三了。
      “还真的是这样!”
      李安仁一阵错愕地发现。
      接着他又实验了几个其他的“物不知数”题目,用李佑的这句歌诀也都能解答出来。
      “罢了,楚王对于算经的理解已经在老夫之上了!”
      王孝通感慨一声说道。
      算经上的内容他自然知道,但是像李佑这样转化为歌诀他自问却是做不到。
      “楚王高明,这一场比试,我看没有必要继续了。”
      到了这个时候,王孝通已经彻底放弃了。
      然而王孝通虽然放弃了,一旁的李安仁却还没有放弃。
      “老师,我们且听听楚王的题目再说吧。”
      “虽然楚王对于算经了若指掌,但我们也不差啊。”
      王孝通从李安仁的倔强脸上看到了几分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也是大受鼓舞。
      他重新振作起来,看向李佑道:“楚王,请出题吧。”
      刚才王孝通和李安仁的表现李佑都看在眼里,比起王孝通,他现在对李安仁更感兴趣了。
      他抬起头看向李安仁道:“这第二题,你们听好了。”
      “还是刚才那个问题的继续吧,同样还是那条河,还是那个渔夫。”
      “渔夫每天都要从下游码头送东西到上游码头,然后再划船返回。”
      “这一次本王也不设置什么诱导条件了,我就问你水流的速度对船夫往返的时间有没有影响?”
      李佑这话一出,李安仁立刻也笑了。
      “楚王,还说你没有设置圈套。”
      “这一题不是和上一题一样么,水流根本不会影响渔夫的速度的。”
      “在顺流情况下,水流会加快划船的速度,而在逆流的时候也会相应的降低划船的速度。”
      说完之后,李安仁

第227章 答案一样,但是我有歌诀,王孝通的骄傲[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