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太谷学派虽然在组织形式上解散了,但是学派的传承却没有断绝,近年来学术界对他的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其中的原因自然就是周太谷的圣学或圣功有值得学、值得研究的地方。下面就简单讲一个大概,道友们有个印象就好。
周太谷的圣功,实际上是以易为宗,以儒学为主体,兼摄佛道,见性养命的三教合一的思想具现,门内的弟子自称圣功弟子。
具体讲什么是圣功呢?
易经的蒙卦说“蒙以养正,圣功也”,蒙卦是万物还未生发的状态,所以有开蒙一说,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是一种至纯至圆的,还未受后天污染的性的境界,周太谷说这就是天性。这个天性是在命和身里面,所以二者缺一不可,性又有着自己的性质,周太谷称之为“合德”,“合德为性”,也就是说性是符合天道的,他进一步用易经里的艮和兑二卦加以解释:“天之赋我曰命,父母赋我曰身,合德曰性。合德者,艮也。其分道者,则兑也。”
什么意思呢?艮兑二卦分别生成咸卦和损卦,兑上艮下是泽山咸,艮上兑下是山泽损,咸卦有虚怀若谷的意思,损卦有防小人的意思,这样就和内圣外王联系了起来。从无染的蒙卦,推出人的本性,又引出“分道曰情”,情这个字是从性中来,是性之所感,也是有顺天合德的意思。
儒家的经典有内外两层,就是常说的内圣外王,内圣是修身养性,外王虽然是政治伦理,但同样是修身的指南,所以内圣和外王本来就是一回事,这就是周太谷悟到的圣学,是太谷学派的圣功。
圣功就是要从以性养正,从修诚开始,七情六欲和五脏相通的理论,调养身心要“一心清静,寡欲少贪”,实际上这就是天人合一。
从周太谷的遗著中可以看出来,他的学问里有易学,什么河图、象数,他还非常推崇宋明理学,什么程、朱、陆,还精通佛、道,所以,太谷学派是综合三教,当然比较多的还是对道教的引入,形成的一个儒家学派。
因为太谷学派的内部文献不好找,所以早期的学者大多试图通过研究太谷学派重要的传人来研究学派的思想,比如刘鹗、李光?浴⒄呕?泻突戚崮甑取A躔示兔魅繁泶锕??毯弦坏乃枷耄?罟?浴⒄呕?小⒒戚崮甑纫捕加欣嗨频乃捣ǎ?杉??毯弦坏乃枷胧翘?妊?伤?邮艿摹
李光?栽谀戏酱?溃?苑鹧?幕??樟撕芏啵?踔炼阅承┧枷爰右愿谋洌?砹⑿滤担?热缯?ㄑ鄄亍⒏?尽⒐?ǖ鹊龋?踔粱怪匦露ㄒ灏⒚滞臃穑?嫡饩褪侨?桃患业囊馑肌@罟?远灾芴?鹊氖スχ?Ы?泄?芙幔?捣鸬来?胁痪???惺ハ停?裉煊辛?排珊湍罘鹱冢ň煌磷冢??Ω翟蛟诜鸬蓝?痰幕?∩洗戳⒘耸スΓ?ス?褪峭烟ビ诜鸬蓝?痰模??岳硌Ъ宜捣稹⒌朗且於耸遣欢缘巍T谡庖凰枷胫傅枷拢?罟?陨钊胙芯亢螅?岢隽擞玫澜痰摹靶南⑾嘁馈保?鸾痰摹白?冻芍恰崩赐晟剖スΑ
心息相依前面讲到过,是南宗的秘法,李光?匝芯砍隽艘惶仔蘖豆Ψú⒋??茏樱?此?墓Ψㄐ蘖毒湍芄弧靶南⑾嘁溃?娌凰酪病薄=?昀醋飨喙匮芯康难д叻浅6啵?行巳さ牡烙芽梢哉艺蚁喙刈柿峡匆豢础>菟道罟?院驼呕?幸砸拙???。?箍?垂?惶住澳砍稀钡男蘖豆Ψǎ?谈?茏用切蘖叮?菟悼梢猿上伞
转识成智则属于大乘佛教的内容,个人对这些完全是外行白,只是知道大概就是通过修行禅观把八识变成四智的意思。八识道友们都知道,其中眼、耳、鼻、舌、身转化为成所作智,意识转化为妙观察识,末那识转化为平等性智,阿赖耶识转化为大圆镜智,这就是八识对应的四智。不过李光?允谴屿?诘募?猿煞鸬慕嵌壤捶治鲎?冻芍堑模??液芮擅畹匕讯ɑ鄄欢?⒅敝溉诵暮偷澜痰男南⑾嘁懒?盗似鹄础
张积中对佛学思想研究更多一些,比如六妙门、六根清等等,对佛学思想有更多的新见解,他吸收进太谷学派中的佛学思想就更多一些。
同样,蒋文田、黄葆年和刘鹗等人,同样对佛学思想有所吸收,并有新的理解,就不一一讲了。对了,刘大绅还在易学体系上进一步对儒道同源加以了分析,缪篆也在这方面有所研究。有意思的是,缪篆和钟泰有一个观点,说庄子的学问出自颜回,就是“庄子儒门说”,显然是在儒道同源的基础上得到的结论。总体看,虽然太谷学派是以儒为主,但把佛、道的地位抬得也相当高,甚至用同等的高度来对待。
最后总结一下太谷学派的性质问题。
因为太谷学派的大师们的学问是相当高的,内部用的教材又不排斥佛、道,所以自然会引起腐儒的针对,甚至被冠以邪教的名称。另外,因为在讲学时大多是不对外的,师傅带徒弟,心口相传,很多东西是不落实到纸面上的,学生学的时候自然感觉这是秘法,外人听说后也会有一种神秘感,这是什么性质,明显宗教色彩嘛。
那么太谷学派是一个教派吗?
首先,无论真假,周太谷早期确是带有道教色彩的,他学过道,还在庐山悟道,黄葆年就说“太谷挂术士牌子”,所以难怪内部、外部人都感觉这个学派有点神秘了。
太谷学派的成员是以士人为主,师徒、亲戚、朋友等各种关系把他们联系过来,这也是一个特点。三一教、槐轩学派和太谷学派一样,都是以士人
第八十四章 周太谷:太谷学派 以道补儒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