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原本打算实在不行,就让姚妈妈去家里的汽水厂。
虽然是个体,但到号开资,并不影响生活。实在不行就去串店、小吃部,都可以。
姚?也一扫刚才的阴霾,觉得妈妈可以再进步一些。
打起精神,四个人回到班级,扎堆开始刷题。
高中生活简单,运动会也不是每年一次,至少高一他们就没开过。
物价飞涨,以前2毛钱在食堂就能吃上4两饭,如今只能吃二两。这还是学校食堂,外面的小吃部、饭店,价格也是一天一个样。以前五花肉2块5一斤,如今涨到3块5。从前一家三口的伙食费120就鼎好,现在120保持原来的水准,半个月都够呛。
听到风声的,就开始托关系、办工作。不信邪的继续坚持原位,哪里都不动。
眨眼高一下期末考试结束,大家又要进入紧张、刺激的补课阶段。这一次补课,补课费就很难收上来。虽然价格没涨,但明显有很多学生的家庭,都支撑不住。一年两次,每次虽然就几十,可还是有压力。
就在压力还没缓解的时候,连续几个井口破产,让矿上的居民,更加雪上加霜。先前调工作的就算捡着,有能耐的也办了内退或者病退。剩下的再继工就只能进入待遇中心,也叫待业中心。每月178元,维持基本生活。
至于合同工就更惨了,直接买断工龄,自求生活。辉煌一个年代的小蛟煤矿,塌陷一半,矿上多了不少需要找工作的人。以前装车就那么几个,如今却多的任由拉煤车司机自由挑选。装一趟车是80元,四个人每人能分20。
一天装5车才能养家糊口、供孩子念书。谁也没想到那么繁盛的小蛟煤矿,竟落得如斯境地。
李婷无暇顾及这些,她每天都跟柳凤一起早出晚归,忙碌县里的门市房。不止串店在这边开分店,还有“永恒”专卖店。就在华泰商城对面的胡同,两间屋子,上下两层楼,打通效果最佳。
她跟萧泽一起去找的地方,本来隔壁裁缝铺不想卖,一听他们要开“永恒”衣橱,价格给的又公道,索性就卖了。这个时候几乎没人再做衣服,而且他们的样式老套,的确不顺应时代发展。
这次专卖店的装修,完全是按粤城永恒总店的模板来做。很多建材小蛟县没有,林市价格又高,所以商量一下,决定从粤城那边运。差价用来抵运费,能剩下不少。
大张旗鼓装了一周,改水、改电,地面找平等活,终于完成。他们要的急,必须赶在8月中开业。现在是7月半,还有一个月,需要所有装修全部完成,还要再摆货啥的。
于春梅又走了,去粤城拿货。去年这个时候,他们觉得3万块很难卖,可如今3万块已经不够了,他们需要翻一倍都不止。萧泽每天跟李婷混一起,补课期间没有晚自习,他们俩下课就坐公交去县里,然后晚上坐柳凤的车回来。
就是二人年龄不够,但凡够了,都得自己考票,免得出行困难。
萧泽从三轮车上搬下好几箱矿泉水,李婷拎着一大兜棒冰。
“各位师傅都歇歇,吃点凉的解解暑。”李婷边说边拿给他们,不忘道一句“辛苦”。
这么热的天,他们要的
第183章 一点预兆都没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