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3章 卖个好价钱[1/2页]

充钱后我带着物资穿种田文 青团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沈昀刚含出味道来,哪里肯放过她。
      另一只手早有准备,将她纤腰一揽,整个人便被拥进怀里。
      他故意附在她的耳边说话:“娘子答应我的荷包可有做?”
      苏小七心神一颤,心道:“呃,忘了。”
      实话当然不能告诉沈昀,她故作淡定地道:“不急,不急,还有好几天才走了。”
      “娘子不用怕会忘记,此后我会每天都提醒娘子。”
      苏小七连忙摆手:“这就不用了,真不用了。”
      她女工实在不行,能拖则拖。
      可看沈昀这架势却是铁了心要她做的荷包和络子了。
      她也只有做了。
      她借机要做荷包为由,把沈昀推了出去。
      其实拿起针线,脑子里一片抑郁。
      想了想,趴在桌案上写庄子的改革策划案支了。
      时光如流水,七月弹指一挥间,很快便过去了。
      这些日子苏小七很少去城里,但城里的消息却一个不落地全进了她的耳朵。
      说什么新粮种的生意火爆得很,每天都能卖出几百上千斤。
      这倒是没有什么激动的。
      玉米和土豆的卖期也就这么几天了,卖过了,就得下地种了。
      但陈锦记的糕点生意却是让苏小七颇有期待。
      尤其月饼。
      自从那天她帮着卖了那一波之后,月饼的名声就被一炮打红了。
      现如今已经不止绵州城里的人来买了。
      就连隔壁广文城,益州府都有人来买。
      幸好苏小七又给陈锦娘她们加了三个帮手,不然仅凭她们四个,怎么着都忙不过来。
      陈锦娘把新铺子也买好了,只还没有装修,等着她给建议,或者干脆给个装修图纸。
      那是她占三成股份的地方,苏小七自然上心。
      连夜给她绘制了一幅仿照现代蛋糕店的装修图纸让赵野送过去。
      其他时候就是看看三个铺子送过来的账本,数数钱。
      乖乖,本来花了一千六百两买庄子,已经把她的荷包掏得差不多了。
      现在却又攒下了一千两。
      这速度,也是神了。
      苏小七满心兴奋。
      她太享受现在这一刻了。
      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
      高兴之余,苏小七倒也没闲着。
      她之所以守在家中,是为了研究做藕粉的方法。
      藕粉在这个时代也有。
      但极其稀有,它的价值跟银耳、燕窝一样昂贵。
      据说只有江南余杭三家村一带能做。
      苏小七跟沈昀说起要做藕粉的时候,沈昀深思片刻来了一句:
      “藕粉者,屑藕汁为之,他处多伪,掺真膺各半,唯唐栖三家村业此者,以藕贱不必假他物为之也。”
      苏小七眨巴着眼睛看着他,动了动唇要求道:“说人话。”
      她可听不来这些个繁杂的之乎者也的掉书袋。
      沈昀道:“《大梁国志》中《唐栖志》上说,余杭三家村一带地势低洼,河港交叉,塘荡特多,土良肥沃。
      特别适宜莲藕的生长,做出来的粉质细腻,故而能出贡品藕粉,至于旁的地方多是假的。”
      三家村藕粉,苏小七眼中一阵热切,这个她熟呀。
      藕粉营养价值很高,在中医上来说有生津开胃、清热补肺、养血益气等功效,且极易消化,是极好的滋补品。
      在现代的时候她喜欢吃藕粉,还曾经自己动手做过藕粉。
      为此专门去到历史悠久闻名遐尔的制藕粉胜地三家村去考察过。
      不过那个地方已经不叫三家村了,而是叫做崇贤镇。
      其实做藕粉的藕是秋季的十月前后收的最好。
      顾先生家中秋收的红袖藕,稍微勉强了些,但也还能做。
 

第163章 卖个好价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