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而代之这四个字说得轻巧,但却意味深重。
李怀敏被其父一番言论带得心潮澎湃,甚至连呼吸都不自觉加重了几分。然而多年的习惯让她下意识地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父亲,既然氏谱内将这人单独列出,那他可留有后裔?而且对方既然有这般神通,想来也早就留了后手吧?”
听见她这般询问,李似德摇了摇头解释道:“百年之计定下后,三族便对其以及附庸施行了围剿,想来他的尸身早就随波入海了,至于亲族。”
说到这里李似德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了近似嘲讽的笑容道:“他的亲族已经被他亲手活埋在了万人坑里,自那后便无子嗣,无父母,无亲朋,无九族。”
李怀敏呼吸一滞,氏族出身的她很难想象在临安城竟然会有如无根浮萍的人。
如此无情又如此凶残之人,若是存在于现世又将掀起何等血雨腥风?
想到这里,她又松了一口气,好在此人已死,否则父亲之计怕是要付诸东流。
见她已经明了,李似德满意地点了点头,重新叮嘱了一遍关于司明月之事后这才让人离开。
李怀敏带着沉重的心情退出内堂,踏出第一步后她才惊觉外面的嘈杂之声已是震耳欲聋。
外面一切如旧,但她却也明白,自己的心境在这一刻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待她离开后,内堂之中的李似德却从袖口之中又拿出了一张纸条。
这是从季府送来的,上面只写了两个字“大理寺”。
李似德将纸条端详,半晌后才终于是确认这只是一张普通的纸,并无任何玄机。
他将纸条烧毁,人却坐在了主位上细细思考起来。
三日流水宴转瞬即逝,正当临安城百姓还在回味之时,京兆尹府却突然向自己的顶头上司刑部发难了。
府尹王衍联合三位仅留在御史台之一的张御史,以私纵枉法弹劾了现任刑部尚书连元思。
所谓私纵枉法,说的便是他们刑部联合临安城其他氏族商贾用普通人定罪。
京兆尹府隶属于刑部麾下,在临安城的权力几乎与大理寺相当,由他们参与的,临安城内的案子可以绕过刑部直达天听。
不过这是数十年前的规矩了,近些年来因为大理寺逐渐强势后,京兆尹府已经变得可有可无,甚至不少职能已经转移到了大理寺。
若是再无亮眼的动作,被废除怕是指日可待。
如今王衍这一出手,倒是让不少人对他刮目相看,同样也引起了不少关注。
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就在王衍这边正在摩拳擦掌之时,大理寺那边反而是有些安静。
李济刚进大理寺时就看见了众人惨淡的面容,他压下心中的不耐,将人一一安抚送走后这才沉着脸坐了下来。
他也没有想到,投靠李氏之后不仅没有任何好处,还给自己惹来了天大的麻烦。
早在事情爆出来的那一瞬间他便赶到了京兆尹府去看卷宗,那上面写的东西或许别人要费些心思才能弄懂,可他却一眼看出了其中的联系。
前些日子他翻阅了大理寺所有的过往卷宗,当然也就看出来了那些被王衍翻出来的大部分是上一位寺卿所判的案子。
这些案子在卷宗上的记录可谓是漏洞百出,压根经不得推敲。不仅如此,几乎每一件案子都有临安城商贾权贵的身影在其中,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然而事情当真如此简单倒也不会让李济如此烦心,只是他翻阅了王衍那处的卷宗后赫然发现最近的几宗内竟然有他的批注!
李济认真回想了一番,这才想起来当初确实有这么一回事,只是那时司明月被冤关进了大理寺,他帮着忙里忙外也没有顾得上,随手就给签了。
……
“主子!主子!大事不好了!”
上清宫的一间偏院外,沁墨正大声地朝着里面嚷嚷,声音之大连路过的宫娥都频频侧目,而后纷纷低语议论着她的不知礼。
然而并非沁墨不知礼数,实在是眼前的两把宝刀太过锐利,小丫头不想因此伤了脸皮,故而出此下策。
听见院外的声音,司明月落笔动作不停,依旧淡定地抄写华严经。
这是如今贵为皇太妃的冯氏给予她的惩戒。
此事说起来也有一丝荒谬,成亲第二日她随齐泽入宫
第 134 章 第 134 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