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212 章 第 212 章[1/2页]

女帝成长记 查可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十年后。
      十年光阴很长,长到每一刻都望不到头,十年光阴也很短,短到蓦然回首时竟觉得不过是昨日之事。
      故而观青曾教导过司明月,时间是这个世上最虚幻的存在,是世人强加给自己的枷锁。
      不过话虽如此,十年前后的淮南府却是时间存在的最好证明。
      如今俞朝百姓乃至天下所有人提起淮南府,想起的不再是贫穷和匪盗,而是墨研和玉饰。
      当初季淮为寻找翡翠矿而作的借口石墨,在与南疆战事结束后第二年被淮南府的开采队伍发掘出来。
      大量的石头被成批运送进了祥州城内加工制作,而工坊内也是彻夜烛火通明,最忙的时候就连阴暗白天也能看见里面的烛光。
      石头从南门入,墨条从北门出,最后由商队送往各地。
      因为淮南府的墨研质地细腻,用于作画题词后可以保存许久,所以很快就受到了其他两道的州府百姓的喜爱,后来两年内竟然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与淮南石墨一同出名的还有淮南的翡翠玉饰。
      季淮和南疆肖想了许久的翡翠矿最终还是落到了司明月的手里。不过她并不打算昧下,反而是让齐泽在整个淮南府内寻找手工师傅,让他们跟着羽十一的玉饰师傅学习玉饰制作。
      不过这件事情起初进展的并不顺利。
      淮南府手工师傅本就不多,且大多有了自己的生意铺子,就算维持现状也并无不可。
      好不容易找到这么一两个愿意合作的,结果一听说是给女子制作玉饰,当即吓得头手并摇,直说自己做不了这事。
      不过这也怪不上他们,因为事后司明月也去查证过,这些师傅原本就是专门给富贵人家做首饰的,傲气得很。若非先前用了宁王府的名头,怕是连搭理的兴致都没有。
      司明月对他们的心性表示理解,转头就让人去找了几十名穷苦女子来学习制作玉饰。
      匠人有匠人的傲气,她司明月也有自己的脾气。
      既然找不到会的,那就找不会的从头开始学习!
      况且穷苦人家吃得苦,也不讲究手艺的高低贵贱,而且作为女子自然是心细如发,雕琢出来的玉饰更加精致。
      等到第一批翡翠被开采出来后,这些女子也慢慢出了师,跟在羽十一的师傅身边观摩实践。
      如此折腾了三四年,倒是给她们闯出了名头。
      眼下这些女子在州府的地位已是今时不同往日,而她们对于改变自身命运的司明月更是抱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
      毕竟俞朝女子再过开放,也从未有女子参与工匠手艺的先例。
      墨条和玉饰需求的增多同时使得淮南府商队接应不暇。
      淮南府多山,寻常商队想要往返贸易已经是极其不便,更何况是这两种数目巨大的商品。
      若是按照以往计算,商队们哪怕是去最近的如安府也需要数月。
      为了减少出行的时间,司明月与齐泽商议后更是采用了极其大胆的主意挖运河!
      新的运河自启德十三年秋开始,竣工于启德十六年夏,期间工部也曾派人数次前来核查,带着非要找出漏洞的心思将整个工程从里到外翻查了一番。
      司明月作为启德九年涝灾的受难者之一,对于运河的开凿和防洪尤为重视。她时常借齐泽之口去探听和交流运河事宜,闲暇时间更是会与齐泽一道亲自查验。所以工部来的人最后自然是什么问题都没有查出来,他们也只能灰溜溜地回去,用几句类似“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话应付了事。
      这些人回去没多久,一封圣旨也跟着到了,上面虽然责备了宁王大兴土木的举动,但随即而来的密信却对此颇为赞赏。
      运河开通的那一天,恰逢淮南府土地制度推行成功。
      土地新政的底子正是当初司明月在清心殿偏殿见先皇时所提出的策论,如今作用于淮南府,她自然不会敷衍。故而在她之后也曾书信给在临安城的周迁,高贺,钟亦以及许诺安等人,将其策论暗中不断完善,最终开辟了一种新型的,由官府半管理的土地买卖制度。
      这个制度不仅让官府拥有了土地裁决权,还规定详细划分了土地的用处,并且每年都会有州府县农官依次巡视整理。
      此法实施于启德十三年冬天,经过多年得完善后,终于见到了成果。
      以往被荒废的田地已经被满满谷物取代,微风吹过虽比不上麦浪波动,但也能看见绿叶翩翩起舞。
      不过这些都比不上司明月最为关心的读学。
      因为在经商的时候吃了亏,所以淮南府上下第一次卯足了劲地学习。
      为了鼓励他们这个劲头,司明月自己出资扶持了几个已经没落的书院和私塾,同时也暗中请林召等人提升了招人做事的学问门槛。
      学的人多了,名声也就传了出去。尤其是在启德十五年时的一次科举中,淮南府有一学子一举高中,取下榜眼名号后,大批读书人也慢慢来到了淮南府,想要与之阔谈。
      从启德十五年到现在的启德二十三年间,淮南府甚至举办了多次学子交流的宴席和学会,让一众学子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n

第 212 章 第 212 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