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许久未曾踏入太清宫的消息终究还是传了出去,原本还指望能在后宫多一分助力的几人马车还未停稳就从车内下来,敲响了李府的大门。
自从李济成为阁相后,李府的大门已经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敲门砖,上至六部尚书,下至下州长史,司马都会借着入城述职前来拜访。
希望能得到他的一二指点青睐。
找上门来的几人大多是近些年才入仕的学子,一如当年学子投在季淮门下那般,他们也自发的聚集在了李济身边。
“你们想劝陛下广开后宫?”书房内正在看书的李济听完来访人的话,颇为诧异地挑了挑眉,似乎是对他们的提议十分惊讶,“皇后娘娘现在执掌中宫,深得陛下信任,膝下还有两位皇子殿下,此时扩充后宫是否不妥?”
“阁相大人啊,你这都是老黄历了。”其中一人急切道,“后宫传来消息,陛下已经大半月没去太清宫,现在后宫里但凡谈及皇后的内侍宫女,都被陛下贬到了冷宫。”
另外一人也跟着补充道:“宫中还传来消息,皇后已经被禁足。大人,这难道还不是失宠的征兆么?”
李济听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皇后失宠的证据,期间一言不发,等着他们都说完了,这才抽出一封折子甩在了桌案上。
众人被他的动作吓了一跳,一时间愣怔着不知如何开口。
“李公,这.....”
“看看吧。”李济说着重新拿起了书卷,旁若无人地翻看起来。
在场其他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其中一人左右张望了一下,小心翼翼地翻开了折子。
上面白纸黑字让那些还试图嚷嚷的人自发闭上了嘴,逐渐瞪大的瞳孔中慌乱与不可置信一览无余。
李济将他们的反应看在眼中,叹息后笃定道:“你们已经上奏了。”
一群人相互看了看,最终默契地选择了沉默。
他们这边还忙着去参皇后,充后宫以扩人脉,结果皇帝竟然提出要为皇后的生辰大赦天下!
不是说皇后失宠了么?
“阁相大人......您看这事......”这群人中一人换上了尴尬的笑容望向李济,试图为他们的鲁莽行为开脱,“消息是从宫里传来的,我等也的确不知情。”
说到这里他又小心翼翼地试探道:“以大人看,此事我等该如何处置?”
话音刚落,此人就注意到李济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不咸不淡却让他十分紧张。
不过好在,打量的目光很快就从他身上划过。
李济看了一圈在场的所有人。
乌合之众,这就是他给他们的评价。
可是嫌弃归嫌弃,他初登阁台,还是需要这些人的支持,所以他放下书道:“既然折子已经递上去了,本官也无能为力,为今之计还是将这件事情忘却,日后就算陛下主动提及也不要再凑上去。”
“可是大人为什么?”那人不解,“主动提及不是证明陛下正有此意么?”
话刚说完,他就再一次感受到了李济那锐利的目光投了过来,前者缩了缩肩膀,退回了人群之中。
“如此之多的奏折同时上奏,陛下岂有无视之道理。”李济缓缓开口,“眼下陛下一心只想推行新法,而新法推行之关键则是国泰平安,后宫安稳。尔等此时上奏岂非想阻碍国策不成?”
国策
第 235 章 第 235 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