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5章 一个数字引发的战争[1/2页]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肉丝米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长久以来想要整顿吏治的高拱。
  终于是借着这一次的机会,在这万寿宫大殿之上,当着皇帝的面喊出了要承办整顿吏治的呼声。
  他的脸色无比刚硬,眼中闪烁着杀机。
  吏治啊。
  朝廷这么多年下来,已经积攒了多少弊政,又隐藏下了多少贪官污吏。
  尤其是这些年里,朝廷和地方上,多有事端滋生,天灾人祸。
  早就该大力整顿吏治了。
  然而。
  礼部尚书严讷却是抢先拱手走出。
  “陛下,朝廷要整顿吏治,维系江山社稷,安定黎庶百姓,自是善政,亦是当行之法。”
  “然我朝早有成例,考课百官。”
  “弘治十七年,朝廷争论考察百官之事,上意谕仍令两京吏部会同都察院并各衙门堂上官从公考察,今后六年以此,著为令。”
  “至正德四年,吏部上疏言自弘治十七年考察后,迄今虽未六年,但今庶政维新,百官贤否不已,请特行京察。”
  “此后朝廷便定下了六年一次,考察朝堂内外百官,定于乙、亥之年开察。”
  “上一次朝廷考察百官乃嘉靖三十六年,下次则是两年之后的嘉靖四十二年。”
  “依次考察百官,通考黜陟升用。”
  “臣以为,吏治不可不整顿,但成例之法亦不可废之。”
  严讷这个礼部尚书,从来都是开口就是祖宗成法。
  严绍庭回头侧目看了过去。
  高拱亦是面露不悦的看向严讷。
  但严讷却好似不知一般,拱手道:“陛下,不守祖宗成宪,天必降灾殃,亡国之君皆由于不肯守成也。历观汉唐宋元,载之史册,皆中叶之主不思开创艰难,臣子自作聪明,妄更成法,人君存心改革,即有贪功悻进之臣从而怂恿,纷纭更易,多设科条,必至旧章全失,新法无成,国家板荡,可不戒哉?”
  又见祖宗成宪!
  还是从礼部尚书这等官员嘴里说出。
  倒是契合的紧。
  高拱顿时心头大怒。
  这个严讷,竟然将自己给说成了贪功悻进之臣。
  “严敏卿!”
  高拱怒喝一声,已经是火冒三丈。
  “你说明白了,到底谁是那自作聪明,贪功悻进的人!”
  严讷看了一眼暴跳如雷的高拱。
  没有开口回答。
  但意思很明显了。
  你高肃卿嚷嚷着要整顿吏治。
  那你就是自作聪明,贪功悻进的那个人。
  严绍庭扫了一眼怒火都能将这万寿宫大殿点着了的高拱。
  随后看向严讷。
  他冷笑一声,也不理会这人。
  而是拱手抱拳,朝着老道长说道:“陛下,臣要弹劾礼部尚书严讷!”
  本来还要反驳严讷的高拱,顿时安静了下来,疑惑的看向突然弹劾严讷的严绍庭。
  严讷也是吃了一惊。
  连忙回想自己今天在这万寿宫大殿里的表现。
  在确认自己并没有什么错漏之后,这才暗暗松了一口气。
  而后,其目光阴森的看向严绍庭。
  嘉靖则是坐视眼前众人吵来吵去的。
  “说吧,朕的礼部尚书哪里做错了,要伱来弹劾。”
  严绍庭却是正色道:“严讷身为礼部尚书,当熟读知晓本朝规章制度谕令。方才,严尚书便说弘治十七年和正德四年的京察一事。
  “但臣要说的是太祖洪武皇帝时,太祖谕令内外官满三年为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黜陟。凡升迁,必满考。
  “但臣想来,礼部尚书严讷为官以来,他这个礼部尚书的位子,似乎并不是九年通考满期,无错有功,升迁而来的。
  臣请陛下依礼部尚书严讷之言,尊祖宗成宪,不可做亡国之君,夺其礼部尚书之位!”
  说完这番话之后。
  严绍庭才有空回头过,看了一眼已经面色呆滞的严讷。
  你个老小子也配在小爷面前提祖宗成宪?
  弘治?
  正德?
  小爷直接给你上太祖洪武皇帝!
  真是分不清大小王了。
  严讷当即拱手低头:“陛下,臣……”
  “好了好了。”
  嘉靖暗暗的看了严讷一眼,摆了摆手。
  随后他看向严绍庭。
  这小子,现如今也不知道从哪里学的。
  开口太祖。
  闭口太祖。
  这么玩,谁玩得过他。
  嘉靖开口道:“朕岂能如此死板不化,成法良政而今社稷,自当遵循。若今政已有情蔽,自当更张。内阁于整顿吏治一事,可有谏言?”
  高拱当即开口:“臣无异议,时下朝廷当行整顿吏治,去陈推新,以致政通人和,社稷稳固,百姓安宁!”
  在高拱之后,严嵩亦是缓声开口道:“臣亦以为,当如高阁老所言,朝廷时下宜开整顿吏治事。”
  见高拱大力支持整顿吏治,而严嵩也同样没有异议。
  袁炜踱步而出:“臣附议,无异议。”
  郭朴则是更进一步:“陛下,臣虽非机预内阁,却也认为当行整顿吏治。若陛下圣允,臣居吏部事,谏言严侍读参与此番整顿国朝吏治事。”
  虽然眼下整顿吏治这件事大概率是要落在高拱肩上。
  但吏部肯定是具体执行的衙门。
  而郭朴又认为,严绍庭今天所言已经是再无需要完善添加的地方。
  现在只需要照着严绍庭所说的,将其考成之法细化,也就能直接颁行给地方上了。
  而且让严绍

第235章 一个数字引发的战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