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04章 见势不对,拔腿就跑[1/2页]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肉丝米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半月之后。
  趁着钦天监给出的黄道吉日。
  坐落在城北崇教坊的国子监,被一片硝烟萦绕包裹,爆珠噼里啪啦响彻不歇,炸的满地红。
  以正二品官身掌从四品国子监祭酒职的严世蕃,穿着刺眼的绯色公服,脸上喜气洋洋。
  领着一帮只能穿绿袍黄鹂补子常服的国子监官员,不住的朝着今日前来观礼的京中官员及勋贵,以及京畿周边的士林名儒。
  远远的。
  当一连串的爆竹声从街口传过来的时候。
  严世蕃立马踮起双脚。
  守在他身边的国子监司业瞬间眼前一亮,当即大声招呼着:“来了!来了!昌平书院的同仁们来了!”
  前来观礼的官员和勋贵们顺着鞭炮声眺望过去。
  只见昌平治安司司正徐渭代表昌平书院,带领书院的师长,迎面走来。
  在队伍的最前面则是三块蒙着大红布的匾额,由昌平书院的几名在校学子代表护送而至。
  “晚辈徐渭,受昌平书院聂夫子、王夫子、钱夫子之托,代表书院特至国子监,成两处联学之事,惟愿我大明学风昌盛,江山代有才人出。”
  随着当时严绍庭在昌平书院做诗词两首,这两首诗词也终于是晓谕天下,尤以徐渭如今所说的这句诗文最为世人引用。
  国子监司业听着徐渭的介绍,双眼都暴突出来的盯着那三块蒙着大红布的匾额。
  不用想。
  这定然是三位老夫子亲笔所书,赠予国子监的。
  不论是聂豹还是王畿、钱德洪,那可都是活着的心学正派传人。
  就算国子监是朝廷官学堂,能得三位老夫子的亲笔匾额,那也是国子监的荣幸。
  打今日之后说出去,他这个国子监司业那也是和心学正派有了关系的。
  未等严世蕃迎上去,国子监司业便已经是大步上前,伸出双手,一把抓住徐渭的双手,重重的摇摆了几下:“昌平书院愿与国子监联学,实乃我等之幸。今日之后,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万千学子,也必如徐詹事所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小辈才学泉涌。”
  徐渭面含笑容的任由国子监司业拉着手,到了国子监大门口。
  他这时候才挣脱开对方的拉手,朝着严世蕃拱手作揖。
  “下官见过严尚书。”
  虽然严世蕃早就不是刑部尚书了,但皇上还是保留了他的品级和待遇,也正因此京中官员依旧以尚书相称。
  严世蕃亦是面带笑意,拱了拱手:“徐詹事为联学之事远道而来,全劳詹事奔走,快快随我等入内,定下国子监开设百业之事。”
  徐渭却是再作一礼。
  而后当着在场观礼者的面,伸手指向一同送来的三块匾额。
  “尚书,司业。”
  “此乃原先定下国子监与昌平书院联学之后,三位老夫子亲笔所书,且容在下今日代为转赠国子监。”
  说罢。
  他便看向抬着匾额的学生们。
  头一块匾额上的红布被掀开。
  乃是钱德洪老夫子的亲笔,上书有教无类四字。
  这是孔圣在治学上最核心的思想,如今用在国子监和昌平书院联学开设百业上,最为妥当。
  国子监司业满脸红润,连连点头:“钱老夫子抬爱,此书恢弘大气,书孔圣之思,我等末学定不敢忘。”
  旋即便安排国子监的学生,从昌平书院学生手中接过匾额,抬入国子监内。
  随后便是第二块匾额上前。
  红布解开。
  赫然便是王畿老夫子亲笔所书的当仁不让四字。
  亦是卫灵公篇里空子所说的话,当仁不让于师。
  而仁字,亦是儒家核心观念之一。
  如今送给国子监,却又是另一番借喻。
  大抵是说国子监开设百业助学,扬天下士风,培育百业之才,乃是当仁不让首屈一指。
  这是实实在在的抬举了。
  便是严世蕃也是眼前一亮。
  更不要说脸上已经笑开花的国子监司业。
  “这……这这这……”
  明明是脸上笑开了花,但国子监司业却还是连连摆手:“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啊!”
  可话是这样说。
  但这位国子监司业的手却是连连冲着身后的国子监监生示意,不多时这块匾额也被收入国子监。
  等到最后一块匾额,也就是聂豹老夫子亲笔所书,被抬到众人眼前的时候。
  在场之人无不是翘首以待。
  这一次。
  已经激动不已的国子监司业更是亲自上前,止住了准备揭开红布的昌平书院学子,而是自己双手恭敬的掀开红布。
  随后。
  国子监司业脸色一愣,嘴里低声念着匾额上所书内容。
  “天下为公?”
  道出匾额所书之后,国子监司业又是眉头一挑,看向尾款。
  “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严绍庭拟,聂豹书。”
  这下。
  国子监司业彻底站不住了,整张脸宛如被开水烫过一般。
  他当即朝着徐渭一拜到底。
  再起身,满脸郑重。
  “此书,国子监实不敢受!受之必愧!”
  徐渭却是反手拉住了国子监司业,面带笑容,看向在场同样是面露诧异的观礼之人:“国子监乃我朝士学之首,教化天下,收天下才子为监,掌治学牛耳。少保此前有言,若改国风,若正士风,若教天下,则必当以国子监为先,以天下为公,方得始终。”
  当国子监前因为徐渭代为转述之言,传入众人耳中。
  现场当即响起一片鼓掌声。
  在众人劝说下,国子监司业这才在严世蕃的授意下,亲自抬着书有天下为公字样的匾额,走在最前面,引领着众人入了国子监。
  旋即。
  又有阵阵爆竹声,在国子监内响起。
  那应当是挂匾时放的。
  而就在离着国子监不过百余步外的交趾胡同口。
  一个摊位就坐落在巷口角落。
  店家搭着的篷布下,冒出阵阵热气,吹动着挂在篷布外的一块价格布。
  切羊肉一斤二十文。
  羊汤一碗五文。
  胡饼一张二文。
  甜蒜一碟二文。
  腌菜一碟一文。
  卖的样式不多,价钱颇为实在。
  整个摊位并不大,除了做食的区域外,便只有三张桌子几条长凳。
  两名在朝中算得上是年轻的官员,正穿着带补的常服坐在最接近街口的桌子前,不时的看向不远处鞭炮不断的国子监。
  妇人从火炉前端了一只托盘过来

第604章 见势不对,拔腿就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