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第十七条的"婆罗洲拓荒区"字样旁,悄然多了个微不可察的算珠纹火印——那是槟城工匠用酸枝木活字烙下的主权印记,唯有在特定角度的阳光下,才能看见算珠排列成"清"字的暗纹。
三个月后的婆罗洲西海岸,"槟清拓荒区"的界碑在晨雾中显形。碑体用南洋铁木制成,正面阴刻"以算盘开新土",每笔横划都藏着算珠暗纹;背面鎏金隶书"凭侨心固海疆",九颗铜铸算珠按洛书方位嵌在笔画间隙。算生们正在滩涂教授本地青年使用青铜算盘,潮水漫过他们赤足的脚背,算珠声与海浪声应和,竟能准确算出下一次涨潮的时辰——这是比罗盘更精准的海洋密码。
新绘制的《南洋海图》上,殖民势力范围被细密的算盘纹覆盖,取而代之的是"槟城工匠区官矿港区"等汉字标注。每个港口的灯塔顶端,都悬着巨大的青铜算盘模型,夜间灯光透过算珠间隙,在海面投射出安全航道的光影。当嘉庆帝的朱批送达时,正赶上槟城匠人在拓荒区建立第一所算学馆,黑板上用算珠排出的经纬线,比欧洲人的六分仪更精确三分。
每当夜幕降临,港口的灯塔亮起,算珠形的光影便会在海面摇曳,仿佛在向过往的船只诉说:在这里,算盘不仅是计算工具,更是丈量海权的标尺,是一个文明用智慧在蔚蓝版图上写下的永恒宣言。
第84章 收复南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