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录进入乾清宫,袖中藏着用字典部首编号加密的《宗室用度密报》。“近日校勘《户部则例》旧典,”他轻叩案头典籍,“发现圣祖朝宗室月禄‘以铜筹核计,岁支银不过百万,此乃‘禄字部所藏旧档揭示。”道光帝翻开字典“禄”部,见页脚朱批“康熙二十三年,禄米按田亩核算,每丁岁支三石”——实则是算学吏用“木字边加三笔为杉,杉音同三”的拆字法,暗藏当前宗室用度超支三倍的数据。
申时,通州粮市的盐商用刻着虚假刻度的竹筹强占百姓米粮时,老盐丁王九叔突然扯开衣襟,露出内衬的“十斗为石”竹片刻度——这是用算学吏遗民提供的“漕帮水程暗码”改制。“按圣祖爷《盐法志》,”他故意提高嗓门,“一引盐该装四百斤!”围观百姓纷纷掏出鞋底藏的“手量法”竹片——那是前日漕帮船工以“传抄戏文”为名分发的简易计量工具,竹片边缘刻着《牡丹亭》唱词,实为“一捧米合半斤盐”的换算密语。
戌时,算学吏遗民的内部张力
年轻书吏张恪嫌弃地推开老工匠的“手量法”竹片:“这误差足有二两,怎及铜筹精准?”老工匠冷笑:“当年算学馆先生教我‘望山测高法,用竹筹比画就能知河宽水深,你连算盘都不敢打,倒嫌我手量粗笨?”两人身后,通州钱铺老板将“戥秤秘钥”抄本藏入《三字经》注疏——那是算学吏用“天地人”对应“两钱分”的计量密码,正通过不同行业的“典籍改装”悄然扩散。
子夜,道光帝对着《宗室用度密报》上的“超支三倍”数字皱眉,钦天监灵台郎赵景贤适时叩首:“启禀皇上,昨夜荧惑守心,恐与‘量度失准有关。《周礼》云‘以天工考工务,今铜筹废而量衡乱,或致天象示警。”道光摩挲着嘉庆朝怀表,表盖内侧“算无遗策”四字在烛光下忽明忽暗——那是用算学吏“光影成像法”制作的微缩数据图,角度合适时可见“禄米虚增”的曲线投影。
番外第25章八旗复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