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番外第36章破冰冬漕[1/2页]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古月墨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道光十年冬至,京杭大运河的冰面上,张恪盯着漕帮“丰裕号”商船的运粮签单,袖中算盘拨出“漕粮千石,实重七百石”的暗码——这场冬漕核量中,筹珠暗战的序幕正悄然拉开。按“每船载重二十石,算珠七粒为记”的漕帮密规,眼前标着“万石漕粮”的船队,经算盘核计竟有三千石的缺口。他望着船头“漕运天威”的旌旗,旗角下新贴的《漕粮算盘核量榜》被北风撕成碎片,露出“实运七成,虚报三成”的残字,恰似筹珠博弈中破碎却未消亡的真相。
  漕运总督府内,张恪将盐引算盘经验转化为《漕粮算盘核量法》:先以铜尺丈量漕船容积(长×宽×深=立方尺),按“每立方尺容米十升”计算总量,再以算盘核计斤两(每升米重十八两,一石=一百八十两)。李顺在《漕运则例》中找到康熙朝“漕粮不实,漕丁连坐”的旧制,附上前算学吏绘制的《漕运盈亏水纹图》——图中用波纹疏密标注各船载重,天津卫段的“虚线波纹”暗示空船率超四成,这些水纹里藏着筹珠交锋的隐秘线索。
  肃亲王府内,载锡用灌铅算盘拨弄着《漕运黄册》:“每船虚报容积五立方尺,”他在“水匪劫掠”栏加盖“奉旨豁免”印信,“十万石漕粮便成了十二万石。”跟班展示与漕帮内鬼合制的“双珠算盘”:上珠刻“天恩”代表七升,下珠刻“祖制”代表三升,“用此算盘核量,每石粮可虚增四升,私售米粮尽入宗室粮仓。”这种筹珠舞弊的双重设计,让数据造假披上了制度

番外第36章破冰冬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