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番外二第98章淮军入局[2/2页]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古月墨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却让燃烧值再降两成。
  卯时的淮河滩头,淮军「铭字营」的克虏伯炮喷出火舌。刘铭传透过「观靶镜」看见,太平军了望塔顶上的「算旗」被气浪掀翻,旗面传递的「征粮酉时」指令因雪水晕开,迟到的刻痕里浸着皖北流民的血泪。淮军算学队的「差分算筹」在米制与市制间自如切换,误差不足半毫米的精密计算,比太平军「五档菱形算盘」快了三倍不止。电报机的「滴滴答答」声中,上海制造局的钢炮参数实时送达,而太平军信使怀里的蜡丸指令,却因竹筒渗水洇成模糊的墨团,送达时炮架已在风雪中裂成碎片。
  未时的淮军大营,刻有「太」字暗纹的竹筹在李鸿章掌心发烫。算筹背面的手工刻痕让他想起密报里的细节:洪仁玕推行的「天恩算筹」因缺铜少铁,不得不沿用旧竹改制,刻度磨损导致粮税计量混乱。淮军连夜仿制的「硬木粮草模」正在浇铸,算学馆将「三钱=15克」的公制标准刻入铸铁,误差不足0.1克的冲压精度,即将成为盘查天国粮税的利器。当太平军间谍将「荧光算尺」误作「磷火算具」,洪仁玕下令刻在算筹上的防滑纹路,竟被误读为「避火符」,反让淮军摸清夜间布防规律。
  亥时的淮河冰面上,加特林机枪的火舌撕裂夜雾。太平军粮船头的「天恩算筹」在火光中碎成齑粉,竹片上模糊的「上田三担」刻纹,终究抵不过淮军算尺的荧光刻度。李鸿章捡起漂来的算筹,听见蒸汽机床的轰鸣盖过冰面下的呜咽——算筹边缘的毛糙切口,与淮军《工业标准手册》里的光滑公差形成残酷对照。当算珠碰撞声与德文图纸的沙沙声交织,淮河浮冰正载着刻满手工痕迹的竹筹,向东漂向那片尚未被齿轮碾压的泥沼。

番外二第98章淮军入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