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番外三第28章南洋华人[2/2页]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古月墨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铁锚堂教的「水纹密度法」更神,拿矿石一称重就能算出含砂量,比英国的化验法快十倍。
  吉隆坡的「算理公秤房」里,陈芳一拍桌子,日本商人涩泽荣一就蔫了。公秤房用的算筹里藏着抗磁砂芯,往天平上一放,生丝含水率超过15%立刻显形。墙上挂着《北京条约》,可那是管清朝人的,南洋华人不受限。陈芳引用英国的《殖民地商事条例》,说公秤房是「维护东方习惯」,连英国商人都得认。公秤房的算生全是南洋公学毕业的华人,英国官员想贪关税?先过了算筹这关再说,好多洋人因为算错数被弹劾下台。
  深夜的槟城海滩,关贞吉的弟子们围着火堆,用算筹在沙地上画「阴阳算」。塾师说这是老祖宗《周易》里的智慧,阳爻是1,阴爻是0,「乾坤」就是11和00。孩子们用椰子壳当算珠,单壳是1,双壳是0,碰撞声像在敲罄,路过的英国巡逻艇以为是在搞什么仪式,压根没想到这是在学二进制。更妙的是《月光光》童谣,每句第七个字的声母藏着密码,「月」是1010,「光」是,奶奶教孙女时轻轻哼唱,就把算理知识传了下去。
  南洋华人就这么在英国人眼皮底下玩着「算理魔法」:学校里明着教八股,暗里传技术;花布上绣着吉祥纹,藏着经济数据;矿洞里挖的是锡矿,捎带手运抗磁砂;公秤房用英国法律当挡箭牌,实则掌握贸易话语权;连哄孩子的童谣里,都藏着算理密码。他们像海边的椰子树,看着被殖民风吹得摇摇晃晃,根却深深扎进土里,把算筹刻纹变成了抵抗的武器,在列强和清廷的夹缝里,筑起了一道看不见的数据长城。

番外三第28章南洋华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