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番外三第42章太后秉论[1/2页]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古月墨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光绪十四年立秋,颐和园乐寿堂的落地窗前,慈禧转动着法国产电磁感应仪,抗磁砂在玻璃管道内随电流起伏,映出淡蓝色光带。「这东西比先朝的磁石镇纸灵便,」她将仪器递给双喜,「但镇纸里的《数据治国备忘录》残页,还得锁在紫檀柜第三层。」——先朝确立的「磁石为器,数据为道」理念,仍是她维新的根基。
  窗外传来算理学院蒸汽钟的轰鸣,那是她去年批准安装的伦敦造报时系统,却在钟楼基座里埋入了先朝的抗磁竹桩。李鸿章的密奏摊开在案,汉阳兵工厂的西门子差分机校准报告下,用火漆印着「隐田率67%」——这数字在电磁感应仪的光带中显形为朝鲜半岛轮廓,而数据采集的核心逻辑,依旧遵循先朝《数据治国备忘录》中的「五方测算法」。
  「传旨给算理学院,」她用金镶玉算筹敲击桌面,筹身「西学为用」四字与感应仪的铜质底座形成磁场共振,「西洋算学课加开电磁学,不过教材得掺着《算理藏典》白话版讲。」双喜记下懿旨,注意到慈禧袖口露出的抗磁砂绣片——那是铁锚堂新贡的「丰稔纹」改良品,表面织着西洋几何图案,暗线却沿用先朝的「三三见九」加密法,纹样的「数据承载率」计算方式,仍来自先朝《纹样算理精义》。
  午后的算理学院北院,慈禧看着学生用英国产示波器校准抗磁砂晶体。「李中堂说日本人在学咱们的竹碳矿化技术,」她对算理通政使崇厚说,「但他们缺了本宫在同治元年组织研发火棉时的民间副产品——火棉显影术,终究是东施效颦。」崇厚递上最新的匠人户籍册,西域矿区新增的三万匠人里,有三成登记为「西洋算学肄业」,但所有匠人仍需通过先朝传承的「竹筹验籍法」——用抗磁竹筹扫描户籍腰牌,验证其与矿脉数据的绑定关系,这是先朝「匠人数据化」政策的核心,维新亦不可改。
  储秀宫的电报机突然作响,光绪发来的铁路规划图在抗磁砂纸上显影。慈禧用磁石镇纸压平图纸,轨道走

番外三第42章太后秉论[1/2页]